悲情河南航空
在支线模拟航空利益链另一端的河南航空,是一家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力量左右下,股东层面不断发生变化的小型航空公司。伊春空难,让该公司在此前股东动荡中显露出的悲情色彩更加浓郁。
河南航空的前身鲲鹏航空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投入运营,是深圳航空公司在李泽源控制时期为开拓支线航空市场而组建的合资企业。河南航空对外宣布的注册资金为5亿元,至今没有全部到位,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其实缴资金为1亿元。
李泽源控制深航时期,尽管财力有限,但依然不断在全国各地大举扩张。在其战略布局中,鲲鹏航空既是深航发展支线航空的平台,某种程度上也是李泽源接近地方政府、换取当地资金和土地支持的工具。
知情人士透露,鲲鹏航空筹建时,曾有意将注册地点选在北京,并希望与北京市政府合作,但未能如愿。李泽源随后将目光投向西安,希望开拓西部支线航空市场的同时,与当地政府建立更深层次联系。
不过,由于中国支线航空市场尚不成熟,航空公司很难盈利,鲲鹏航空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据报道,鲲鹏航空运营不久,原股东美国梅莎航空360万美元出售所持股权,其最初投资为580万美元。梅莎航空还收回租赁给鲲鹏航空的5架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生产的CRJ-200型飞机。
2007年12月,鲲鹏航空与当时的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签署了购买100架中国国产ARJ21型飞机协议,次年又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签订了100架E-190型飞机的购买协议。
国内一家航空公司高层认为,鲲鹏航空在当时订购如此多飞机像是在“胡闹”,尤其是国产ARJ21型飞机尚在研制中,此时没有航空公司会大量订购。
2008年深航与河南省政府越走越近,当年7月双方签订协议,将鲲鹏航空总部从西安迁往郑州,开通郑州发往各大中城市的支线航班。鲲鹏还表示,未来将保持每年10架以上的飞机增长规模,计划2016年将达200架规模。截至目前,包括失事飞机在内,鲲鹏航空只拥有5架E-190型飞机。
据了解,李泽源曾和河南省政府约定,向后者转让鲲鹏航空49%股份,并更名为河南航空。今年1月,鲲鹏航空正式以河南航空的名称运营,但河南省政府注资一事迟迟没有进展。
去年11月底李泽源因涉经济犯罪被逮捕。国航今年3月通过增资将其在深航持股比例从25%提至51%,成为深航控股股东。至此河南航空纳入国航阵营。但截止目前,对于河南航空未来是否会坚持李泽源时期制定的发展战略方向,深航和国航都未公开表态。
8月24日空难发生后,深航在次日凌晨发出第一份新闻通稿的十几分钟后,又将新闻稿中“河南航空的控股股东-深圳航空公司”的“控股股东”,改为“合营股东”。
在8月25日河南省举行的通报会上,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吴振坤特别强调,“河南未持有河南航空股份,也未参与河南航空公司的经营与管理”。
- 伊春空难:魔鬼在细节中 2010-08-27
- 伊春坠机事故首次情况通报会 河南航空致歉 2010-08-27
- 伊春空难重挫中国航空股 巴西航空公司连带受挫 2010-08-26
- 河南航空换总经理 事故赔付展开原因调查仍需时日 2010-08-26
- 赔偿方案正制定 201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