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资源换投资样本:奇瑞鄂尔多斯挖煤(1)
温淑萍
2010-11-02 08:15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温淑萍 奇瑞汽车与安徽淮北矿务局联手挖煤的日子已经箭在弦上。

今年9月中旬,这家汽车制造商和专业的煤矿企业,携手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做起煤炭生意,这着实令人费解。而把这两家企业串在一起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一项以煤炭为主业、振兴工业产业的“软政策”。

这项政策鼓励企业来鄂尔多斯挖煤,但更鼓励“把工业产业项目放到鄂尔多斯”。

此时正值山西、河南两省因煤老板补偿风波焦头烂额之际,那里的股权纷争令众多国有、民营煤炭企业甚至煤炭央企望而却步,煤炭重组步履维艰。而内蒙古却用另一条路径毫不掩饰地宣告了稀缺资源的价值。

10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 《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地区与地区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利益重新分配,是新一轮煤炭行业整合的焦点。

内蒙古对这种利益分配的解决方案——资源换工业,能否走得更远呢?

奇瑞挖煤

大多数人认为,奇瑞在鄂尔多斯设置汽车制造厂,完全是看中当地“年人均收入水平超越香港人”——多金,获得煤田只是额外的收获。

但一位煤监人士向本报记者讲述的则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刘毅(化名)是南方一位从事煤炭生意的商人,2008年追随“煤炭淘金热”去鄂尔多斯拿矿,但储量较低的矿井他看不上眼,看上眼的矿出手价格又高得离谱,几番周折下来依旧两手空空。即便是与当地政府谈生意,也被地方“软政策”——来内蒙古挖煤要带一个工业项目进来——给顶了回去。

不过,在鄂尔多斯的那几天,刘毅无意中发现,华泰集团汽车制造厂已经在鄂尔多斯生产汽车,而自己正好有一个在奇瑞任高管的朋友。想到这里,刘毅开始兴奋起来,他随即动身前往安徽芜湖,找到了那位朋友,由此开始“忽悠”奇瑞去鄂尔多斯投资建厂。

刘毅对这位朋友的唯一要求是:投资所换回的煤田要卖给他。

2009年,奇瑞果然决定200亿豪掷鄂尔多斯。依据内蒙古政府的鼓励政策,奇瑞“优先”获得了当地的一份煤炭资源,该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市纳林河区域,煤炭储量达16.6亿吨。

闻讯奇瑞拿到一块优质煤田,包括山西在内的一些煤老板开始接洽奇瑞,希望可以转手。而此时的奇瑞,面对不断收紧煤炭资源的政策和不断攀高的煤炭价格,反悔了,“煤炭这资源,谁握在手里谁赚钱。”奇瑞一位人士说。

最终,奇瑞没有将煤田卖给开始的投资牵线人刘毅,也没有卖给其他一干煤老板,而是决定自己干。

淮北矿务局也曾是一位忠实的购买者,如今成了奇瑞挖煤的最佳拍档。目前,两方正处于组建新公司中,淮北矿务局控股51%,奇瑞占股49%。

随着2012年奇瑞制造基地的建成,汽车商赚挖煤钱的日子似乎即将来临。但或许奇瑞想得太好了,在它之前,众多的大鳄已经潜伏。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