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勇 2011年1月12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气象局长会上称,2010年中国气候极为异常,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中国气象局将加快现代气候业务建设,争取在2015年,月、季节气候预测准确率将提高3%至5%。
宋连春表示,2010年为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涝灾害交替发生,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宋连春指出,造成2010年气候异常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转换十分异常,对我国2010年夏秋及冬季的气候及台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极地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强烈影响了中高纬度的国家和地区;再者6月至8月间出现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直接导致了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我国台风生成个数偏少,华南、江南、江淮、东北和西北东部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最后,全球气候变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只表现出气温升高,也表现出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中国气候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因灾死亡4800多人,气象灾害属于偏重年份。
宋连春称,从2010年全国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来看,暴雨洪涝和干旱为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分别占气象灾害总受灾面积的41%和38%,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均占气象灾害总受灾面积的10%。对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营的不利影响为近十年来最重。
“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的、急剧的,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2011年将重点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对防范工作,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包括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临预警,中小河流防洪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等,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中国气象局诠释南冻北旱原因 2011-02-11
- 中国气象局:南方部分地区将现阶段性冰冻灾害 2011-01-06
- 中国气象局陈振林:未来十天大部分地区气温与常年持平或略偏高 2010-11-02
- 中国气象局:“鲶鱼”22-23日在广东和福建登陆 2010-10-21
- 中国气象局:海南近期仍有3次明显降雨天气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