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本哈根不眠夜(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谁知道呢?” (Whoknows?)
“没有人知道。” (Nobodyknows)
这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会议中心BellaCenter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句话,大家相互在 “不确定”中坚定“希望”。
京都议定书,中国、美国。
这是本周听到最多的名词,每个人都试图冲破这个 “死结”。
直到当地时间12月18日中午,领导人会议召开的时候,人们不知道结果,仍然不知道最后各国将要签署的是一份怎样的草案。
只是仍然重复着 “再等等”、“谁知道呢?”
甚至有悲观者预测,结果可能被延迟到19日。
( 于海滨/配图 张斌/图配文 )
不过,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说: “这不太可能,结果应该就在18日。因为等领导人走了,就更没戏了,要在他们走之前把事情定下来。”
“最后的正式文本可能会让大家很失望,这只是一个政治声明,不会有太多。”
一位谈判代表说。
最后一刻
12月18日上午11点多,被人们盼望了一夜,比原定时间又推迟了一个多小时的领导人会议终于召开。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被安排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之后,第一个作为国家的领导人发言。
他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未有任何的改变。温家宝强调: “不管最后会议达成怎样的结果,中国都会坚持和超越自愿作出的减排承诺。”
美国总统奥巴马并未坐在主席台之下,而是从侧门匆匆入场,发表完演讲之后又从侧门匆匆离去。
他如人所料的并未给世界人民带来惊喜,发言中一再强调 “行动比讲话更重要” (a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alk)。
1 | 2 |

- · 下一站:墨西哥城――那些哥本哈根教会我们的 | 2010-02-23
- · 邓聿文: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幸福和尊严 | 2010-02-23
- · 谁签订?谁放弃?新争吵即将开始 | 2010-02-03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2-01
- · 吴吟:中国国家能源委将研究制定新能源战略 | 201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