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三通”渐入佳境(2)
“两岸三通”渐入佳境
“两岸三通”即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商、通航”。不难看出,通过大陆与台湾方面的共同努力,“两岸三通”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认为,目前两岸制度化协商已向纵深推进,当前两岸关系是在经历六十年来重大历史性跨越后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这为实现“两岸三通”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难一帆风顺。”国台办主任王毅这样评价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称,两岸要解决的问题仍是经纬万端,非常复杂的,还有很多细则要完善。“在台湾,我们也要更加努力,面临不同的声音,要让各方面了解两岸关系对台湾的重要,不能只满足于现状。”他说。
事实上,尽管三次陈江会上两岸达成了多项共识,亦签署了多项框架性协议,但相关实施细则并未出台,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两岸三通”仍需要两岸进一步共同协商。
(一)开放陆资来台:陆资来台对台湾经济利大于弊
据统计,到2006年底,大陆对台直接投资只有两千万美元。另外,许多大陆公司还通过藉由香港设立公司的方式,迂回进入或藉第三地私募基金模式来台。
有分析人士认为,而在金融危机冲击先,台湾经济活动日现疲态,民间消费意愿低落,适时引进陆资来台,对台湾总体经济有正面的作用。不过,陆资来台,涉及的投资项目、行业、金额,形式广泛,也牵涉资金流动、大陆白领阶级来台就业、随行家眷工作、子女就学、医疗等相关议题,更涉及双方法律规范,问题十分复杂,必须经过周密规划、协商才能达成共识。
在第三次“陈江会”上,双方一致认为陆资来台有利于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并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制度化,台湾方面对此将尽速发布相关规定及配套措施,大陆方面则积极支持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说,“台湾开放陆资来台投资后,基本上两岸经贸就可恢复正常双向往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下一次就可谈两岸投资权益保障、避免双重课说等问题。 我们希望藉沟通,奠立两岸交流秩序,达到双赢结果,基本理念在于两岸互动应该是双向的。”
“陈江会”结束后,高孔廉表示,关于陆资来台投资问题,台湾会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内公布陆资赴台的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内容包括投资项目及投资方式。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称,台湾方面同意后,大陆方面将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扩大对台产品采购,接下来一系列工作会有采购方面内容,同时也会鼓励增加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国际金融风暴,对两岸经济有重大影响,所以当此时刻,两岸更应相互理解、支持,共同努力度过此一困难时刻。两岸将协商建立符合两岸各自发展需要的、具有经济特色的合作机制或框架协议,适应双方经济发展需要有制度化规定。
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表示,未来将有一系列对台采购动作,采购清单端看台湾方面提出要求,也同时视大陆市场需求,如目前推动家电下乡,就会需要台湾的零组件进口,其余如农产等其它项目,也会视情况评估。
海基会副董事长、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说:“陆资来台部分本来台湾自己就可以做,但也要大陆愿意来,不过对岸对台湾的开放顺序有意见,认为顺序不对,例如大陆方面希望能先开放房地产,但我方则希望陆资很有顺序的进来,因还有社会和政治层面问题要考虑。目前针对陆资来台开放的领域,包括事业投资、制造业和服务业。”
(二)金融合作:MOU成关键
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中,两岸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关分别建立两岸银行、证券期货以及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合作机制,规范了互设机构及检查方式等事宜,对于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会谈中也明确指出双方同意将进行磋商。此后,大陆的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人民银行与台湾金管会、中央银行等会进一步接触续谈。
台湾(地区)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董事长罗联福告诉经济观察报,两岸金融业合作有迫切需要,目前,台湾地区的银行就算在大陆设立办事处,也并不能进行货币业务,只能做一些资料收集。只有升级为子公司、分公司,才有资格开展部分银行业务,届时,两岸银行可以展开策略联盟。
海基会副董事长、“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称,由于协议有60日自动生效期限,因此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的MOU(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在昨天这项协议签署后,同步将尽速加以推动完成,预计在两个月内完成MOU签署。
据悉,台湾银行最快下半年可向“金管会”提出申设大陆分行的申请,再向大陆银监会提出申请。业者认为依正常速度,向银监会申请后,会先准以筹设,接着再申请开业,若无其它特殊优惠,最快也要到2010年,才可能有台湾的银行在大陆升格为分行。
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认为,此次金融交流,签署合作协议,涉及银行、保险、证券、票券、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等问题,签署后两岸金融监理单位将尽速交换直接联系窗口名单,续谈金融监理MOU及市场准入等问题,第三次江陈会是搭起两岸金融监理部门直接沟通的桥梁。高孔廉认为,世界区域经济整合正方兴末艾,两岸实在有必要加入此趋势,加强建立经济合作架构,即可结束敌对状态,创造两岸共存共荣。
据统计,目前台湾地区共有七家银行在大陆设有办事处,一旦两岸金融监理(MOU)签署,台湾银行将可直接在大陆开展金融业务,将办事处升级为分行,并且开放台资银行承做人民币业务也将成为可能。
(三)航班增加:增开1条北方航路,台湾称与预期有落差
4月26日南京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决定开通两岸定期客运航班,双方同意客运定期航班和包机班次总量为每周共270个往返班次,每方每周135个往返班次。
大陆同意在现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等21个客运航点基础上,新增合肥、哈尔滨、南昌、贵阳、宁波、济南等6个客运航点。上述27个航点可经营客运定期航班。台湾同意桃园与高雄两航点可经营两岸客运定期航班,其余包括台北松山、台中、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六个航点为两岸客运包机航点。
在“空运补充协议”中,协议文本确定新开南线直达航路和增辟北线直达航路;除可纾解现行北方直达航路航班壅挤和航管困扰,南航路也总算直航,班机可省下飞经香港情报区四千到五千元的过境费。
至此,两岸南方航路完成实质直航。
第三次“陈江会”之后,航班从108班变成270班,是原来的两倍半。台湾同意增加一条北方航路及开辟行经广州情报区的南方航路,让南方航线全数直达。双方也同意继续磋商开通其它更便捷的新航路。 针对6月就要执行的定期航班,据协议,台湾只先开放桃园及高雄;大陆方面除北京、上海、厦门等原有21点外,新增合肥、宁波等6 航点。
对这样的结果,台湾方面认为,班机数量虽增加,但部分航点、班次的协商与预期有落差,希望具体的航线、航点充分反应实际需求,避免某些航线旅客多但班次少,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造成使用率偏高、服务质量下降,这对两岸发展来说都不是正面的,对于这部分,政府会继续协商。
第三次“陈江会”中,最多的是对定期航班的讨论。此前,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提出,两岸每周飞行500班航次是市场需求基本量。
但在商讨时,大陆相关部门希望台湾地区新增1条北方航路,再商讨具体开放定期航班数量。此外,大陆担心增加新航班,会对香港航线载客量造成冲击,台湾方面对此亦表示理解。
在经过双方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后,两岸对于增加北方航路、航班、航点达成共识,原则上采用逐步方式进行。先签署北方新航路,再增加航班量,至于新增的航路航管如何交接等技术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沟通突破。
海基会副董事长、“陆委会副主委”傅栋成:新增航班数量与市场需求仍有一段差距,是航运协议美中不足的地方。 大陆多次向我方表示,希望台湾考虑往南航线作某种程度的分散,进行分流,增加宁波航点的目的,也是希望抒解北方航线需求量。至于上海虹桥机场则因机场改建尚未完成,无法成为这次新增飞航城市。
台湾长荣航空发言人聂国维:定期航班后不必每月申请航班,旅客安排行程会更方便,而票价有可能降价。
(四)两岸司法互助:台湾潜逃大陆罪犯多达800人
第三次“陈江会”有关两岸司法互助的重点,在于打破以往个案合作模式,首度建立了横跨检警及审判的互助机制,以后不但可互相协助执行搜索、扣押、讯问,甚至追讨犯罪所得,在对方领域犯罪判刑确定后,经双方同意,也可接返服刑坐牢。
依照协议,双方可相互协助调查取证,也达成罪赃移交的协议,两岸法院也认可对方刑、民事判决及仲裁,一举解决了民、刑事的文书认证及送达的问题,也使得随着开放导致的两岸纠纷案件,获得法律保障及缩短官司时效。
过去两岸司法互助都透过海基会、海协会的民间交流架构进行,现在则改由主管机构直接联系。根据签定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协议,对于横行两岸已久的诈欺集团,将可扩大成效,目前潜逃大陆的台湾刑事罪犯多达八百余人,也可望随着司法合作机制的建立追踪。 同时,法界人士认为,如何将上述协议具体化执行,会比签署协议的形式更为重要。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治安史上第一个涉嫌教唆枪杀检察官的“毒贩教父”黄上丰,潜逃大陆十四载,两度入狱服刑,4月30日在大陆刑满出狱,立即被押解回台受审,成为第三次陈江会签署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后,首位被遣返的要犯。
1 | 2 |

- · 国台办谈“胡马会”可能性 | 2009-11-25
- · 马英九:不排除有朝一日与胡锦涛会面 | 2009-10-20
- · 达赖访台冲击两岸关系 原定多项交流活动取消 | 2009-09-01
- · 海西经济区:20城市竞合升级 | 2009-09-01
- · 马英九同意达赖访台 国台办坚决反对 | 200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