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解决百姓住房 落实保障房关键看政府(1)
经济观察报 姜洪桥/文 2009年底,中国提出了一个几乎覆盖城市全体困难家庭的保障房计划。2010年,我们把这一年定义为,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全面提速的第一年,也就是中国住房保障元年。
其实,最近几年,保障房建设曾多次被提及,但却也屡屡落空,纠其原因,地方政府非力不足,是不为也。
针对地方上保障房建设缺乏积极性,中央主管部门的官员私下有着一番见解。比如,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的主管官员透露,曾经有过一份强制性很强的草案,即对保障性住房和国有房地产企业实施贷款差别支持政策,凡是保障性住房项目,企业贷款都会得到强力支持。不过,他也认为房地产业应该更多地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这样执行力才强。类似的观点,建设部的官员也曾有所提及。
我们认为,让国有企业更多承担保障房的建设,在当下来看,是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我们也相信,即便是在缺乏有效利润驱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依然会按照政府的要求,落实保障房建设计划。
不过,这显然是饮鸩止渴之选。如果地方政府丧失了卖地收入,房地产企业建设保障房无利可图,除了政府的强力干预外,保障房的建设根本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根基。
对于地方缺乏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得到些许印象。
2009年10月底,全国人大发布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这一数据引起舆论大哗。随之,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压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18亿,其中廉租住房是660亿,总体投资完成率61.3%。
这组数据,显示出政府对计划执行能力的严重不足。也显示出政府在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取舍上的失衡。
尽管从总额上看,保障性住房投资逐步增长,但是相对于房地产总投资来说,比例始终徘徊在很低的水平。2007年,保障性住房总投资993亿元,房地产总投资2.7万亿元,保障性住房投资占整体比重为3.8%。2008年这一数字略有上涨至接近7%。2009年再次出现了下降,跌至3.6%。这一年全国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罕见的暴涨。
1 | 2 |

- · 南京收紧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最高可贷额降至20万 | 2010-02-23
- · 南京住房公积金收紧 传递楼市新信号 | 2010-02-23
- · 选举法修改必须直面竞争性选举 | 2010-02-23
- · 住房保障元年 | 2010-02-22
- · 政府调控和市场预期 | 20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