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宁,公司鼓励员工参与外部的各项运动赛事。只要参与者比赛结束,公司就会把相关费用支付给他。当然,这位员工需要在内刊上分享他的相关心得。这种支持被称为“外部体育活动鼓励计划”。对李宁公司来说,这是鼓励、传递运动的激情与魅力的计划中,应当做到的一项工作。
“崇尚运动”是李宁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这一价值观的体现,除了草根计划,李宁公司异常活跃的体育俱乐部也是一个主要表现。
在李宁公司总部办公大楼设计之初便融入了诸多体育功能,游泳馆,职业篮球队。而在这些体育设施的背后,李宁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了10多个体育俱乐部。上至CEO,下至新入职的员工,活跃在各个俱乐部里的员工超过500人,堪称国内公司中最大的运动俱乐部。且这些体育俱乐部是员工自发的“民间团体”。
俱乐部运作费用由公司承担,活动则由俱乐部自主。其目的只有一个,在让公司员工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不忘公司为何而生。
从2000年开始,公司就鼓励员工上班穿着运动装,不必西装革履,同样是为了体现李宁作为体育公司的特质。
"一切皆有可能"口号的由来
2001年下半年,李宁公司着手品牌内涵的新一轮提炼。直至新口号的提出,开了几十场研讨会,时间也过去了一年。
这一新的口号就是后来妇孺皆知的“一切皆有可能”,英文表述为“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首次体现出李宁品牌所包含的竞技内涵,也突出了运动的乐趣正是其过程的变化与变数。
不过这一口号在后来被外界很多人误认为是对阿迪达斯的模仿。2004年,阿迪达斯在全球对其新的口号“Nothing is impossible”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销推广。
“如果非要说模仿,还不知道是谁模仿谁。”时任李宁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的徐伟军,正是当时提炼“一切皆有可能”的参与者之一。他说,李宁公司对外推出“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是2002年5月,而阿迪达斯则是在2004年才把“Nothing is impossible”喊出来。
“导致大家误会的一个原因,应该就是当时我们主要面向二、三线市场;而阿迪达斯一方面来势凶猛,另外也主要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做推广,”徐伟军说。
公司管理术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Open Day”意味着员工可以带家属来参观公司,或者外部人员可以到公司参观。但在李宁公司,“Open Day”则指员工与管理层坦诚相见的日子。
这一天,大家坐在一起说什么都行。“当时我说,志勇,听说我们公司的车补,经理是30块钱,员工只给10块钱,难道说经理加的油比员工贵吗?”一位老员工回忆说,“后来志勇就说,不会的,李宁公司绝对不会有这种问题发生的,在福利上,员工和每个管理者享受同样待遇。”后来大家弄明白了,不是有这样的事情,是大家听说另外一家公司有类似事情后的担心。
而在2006年底的一次会上,则有同事问张志勇,“05年不大好,今年是好的很,怎么没听到涨工资的话啊?是只见大盘涨,不见个股升啊?”后来,李宁公司进行了一次工资普调。
现在“Open Day”已经推向各个系统的负责人。在李宁公司的日程表上,每年有20场以上的这种安排。
- 蒋介石的后半生 2010-06-25
- 驭人生悦梦想 2010-06-25
- 中金再生拟亿元收购国能发展 设上海总部备战A股 2010-06-25
- 亿吨石化产能上马“黄三角”生态面临大考 2010-06-25
- 国家设计中心的“夭折”与“新生” 201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