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1-16
作者:种昂

开源控股收购日钢核心资产中国第二富豪杜双华再战江湖

种昂

  就在中国第二富豪杜双华入主开元控股一个月后,1月初,开源控股(01215,HK)频频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将公布非常重大的收购事宜。

1月16日,开源控股再次复牌时,杜双华已将把日照钢铁(简称“日钢”)部分资产注入到开源控股。

由于目前日钢与山东钢铁集团(简称“山钢”)正在就重组开展前期尽职调查,究竟注入的是否为日钢旗下资产,杜双华此举到底意欲何为?一直专注于实业经营、从未涉足资本市场的杜双华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资本图谋

2009年1月6日,开源控股(01215,HK)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公布非常重大收购事宜,同时公司股票于当日暂时停止买卖。

1月2日,开源控股曾对这项重大收购描述道,“本集团现正与一名非本集团关联人士就一项收购进行磋商。”“该收购项目一旦落实,可能构成本公司非常重大的收购。”

恰恰一个月前,2008年12月2日,开源控股对外公告,经过第二次增持后日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大股东杜双华以9.83%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频频波动的股价和接连发出的公告,都预示着开源控股即将迎来一场大的变动。诸多变动纷纷指向隐藏在幕后位居胡润百富榜第二的大富豪——杜双华。

1月16日,停牌8天、一度引起业界诸多猜疑的开源控股(01215,HK)终于复牌,并将收购的真相公布——公司以5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从事钢铁业务的香港誉进发展全部权益。

开源控股之所以斥巨资收购,是因为香港誉进发展间接拥有日照型钢30%、日照钢铁30%及日照钢铁轧钢25%权益。这些合营企业均为日照钢铁集团旗下主要营运公司。根据公告,2007年,上述三家公司的利润总额超过50亿元。

由于2008年杜双华通过两次增持已购进了开源控股9.83%的股权,此举被业界理解为杜双华欲借重组实现实体资产的资本化。同时,开源控股表示,将以增发新股的形式支付收购代价,公司将以每股2.6港元的发行价定向增发20亿股。

开源控股是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热能供应及物业投资,前称为国新集团。2008年6月,开源控股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城市供热企业——天津市供热发展有限公司49%股权,并托管5%股权,开始进军国内热能供应行业。

由于山钢重组日钢已经进入尽职调查阶段,失去日钢的控股权对于杜双华来说只是早晚的事情。杜双华也需要重新定位,另辟财源。而开源控股近一个月内眼花缭乱般的变动让业界似乎看到了这位富豪未来的出路。

短短一个月内两次增持,杜双华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杜双华刚刚涉足资本市场便有了不俗的表现——受到接连而至的利好影响,开源控股股票大涨。截至2009年1月6日,杜双华所持7亿股已经账面盈利85.6%,约7490万港元。

然而,山钢重组日钢的开始,引起了业界人士的猜疑——如果日钢的核心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山钢的重组只恐将会受阻。

山钢董事长邹仲琛表示,对于日钢的尽职调查已近尾声,正式的重组谈判尚未开始。杜双华的资产注入与重组日钢无关。而日钢派驻开源控股的董事薛健也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开源控股只是收购了公司股东的股权,日钢与山钢的重组肯定会进行下去。但他也表示,上述三家公司是日钢集团最为核心的三个生产企业,将来与山钢具体重组的对象究竟是哪些资产,现在还暂未涉及。

东山再起的契机

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在1月16日的声明中表示,“本人深信此次合作一方面将日照钢铁推进国际的资本市场舞台,使国际投资者对日照钢铁关注,对日照钢铁进一步扩展海外资源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与胡翼时先生合作,在钢铁业的基础上,可在其他领域共同发展,尤其是开源控股已涉足的热能公用事业。”

杜双华旗下有着众多钢铁企业,虽然日照钢铁集团盈利能力最高,在业界有着“印钞机”之称,但杜双华却是依靠着钢管的生产攫取了第一桶金。开源控股作为一家以城市供热为主的公司正是以钢管为主要原料。

衡水京华制管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焊管大多数销售给了城市供暖、供水和煤气企业。

开源控股方面则表示,在2008年6月底之前,公司主要从事物业投资业务,过去几年一直亏损,至2008年上半年,公司亏损达到7935万港元。为改善经营业绩,公司一直在内地物色合适的投资目标。在去年上半年进军天津供暖市场之后,公司进一步认定未来发展工业的策略方向。

兰格钢铁网经济分析师房荣荣认为,杜双华此前与开源控股公司主席胡翼时相识很可能是基于钢管业务。作为双方为数不多的共同点之一,杜双华很有可能把钢管生产业务注入到这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在融资的同时也为所剩的钢管制造产业搭建一个资本平台。

这恰巧正与此前媒体报道相吻合,“知情人士称,如果洽谈成功,日钢与开源控股也是资产的合作,还不能谈及对开源控股主业的改变。”

早在1993年,杜双华创办了京华焊管总厂,此后杜双华整合了旗下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唐山华岐制管有限公司、山东莱芜京华焊管有限公司等6家制管企业成立了京华创新集团,一度达到了年产300万吨焊管、150万吨热镀锌管的规模,居亚洲同行之首,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25%以上。

兰格钢铁网经济分析师房荣荣认为,钢管产业作为杜双华的第二大产业,在日钢被山钢重组后,杜双华急需重新整合、构建。虽然钢管与日钢的钢板利润相比较低,但在经济危机中却是最为稳健的一块业务。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焊管市场跌幅仅有37%,为钢材跌幅最小的品种。

实业家收购上市公司通常是为了借壳、资产置换,进而将其作为融资平台。无论杜双华将来要涉足任何领域,充足的资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

山东省政府一位高层官员对记者表示,“未来双方将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以山钢为主,将日钢纳入到国有体系内。”这也意味着,杜双华或许无法从重组中获得现金流,通过入主开源控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以图东山再起,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