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万失业农民工 重压河南自救
3月4日傍晚,吕志华结束了十多天的北京之行,回到郑州。这一趟收获颇丰。在他参与操办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上,共签约了160个劳务合作项目,为河南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
“节前节后一直在忙返乡农民工的事情。”河南省人保厅劳务输出处处长吕志华对本报记者说。
作为最大的劳动力输出省份,中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有1/10约1600万是河南籍。春节前,河南省提前返乡农民工950多万,其中从省外返回的有660多万。
吕志华介绍,截至2月底,仍有200万有外出愿望的农民工滞留家中。吕志华及其供职的河南省人保厅眼下的工作是,通过扩大就近就业、推销劳务品牌等举措,将200万的数字不断缩小。
200万人的生计
目前,河南农民工规模有1600万,其中常年在省外的约1200万,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分布的省份主要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新疆、北京等。去年底农民工返乡潮所造成的影响中,河南首当其冲。
吕志华等官员曾多次前往珠三角地区,亲眼目睹了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我看到的和新闻报道是一样的。”
北京和天津是河南农民工另一个较为集中的地区,有80多万人。河南省人保厅驻京劳务管理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地区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以建筑业、电子产业为甚。
就业的压力很快在春节后显现。河南省春节后未能返岗就业的人数,一度达到500多万。随着自行出外打工,逐步消化,截至2月底,仍有约200万未能如期就业。
为此,河南省政府紧急出台了就近就业、扶持创业、强化技能培训等23条应对措施。
吕志华介绍说,剩下的200万农民工就业争取上半年解决。由于每年的前三个月是外出务工的高峰,因而这三个月里究竟能解决多少就业岗位,将至关重要。
在吕志华看来,让农民工在农村长期滞留不太可能,一些年轻的农民工即使没有工作,也会无目的地外出,寻找打工机会。2月份以前这类人不是很多,以返岗人员为主,3月份以后会集中出现,这些无目的外出人员预计会占到滞留人员的15%左右,也就是二三十万人左右。这对输入地社会的稳定,将是个极大考验。
200万农民工失业,将造成其家庭收入的锐减。来自河南省政府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劳务收入1611亿元,平均到农村人口人均2478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已经过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生计,河南省在春节后的一个月里,集中开展“农民工培训倍增计划”、“农民工风采展”等一系列活动,试图打出河南的劳务品牌,以此来扩大就业。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吕志华的北京之行。
推销农民工
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河南省在北京农展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工风采展”。据了解,往年也会在全国各地举办类似的活动,如“豫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评选活动,但鲜能引起关注,不过这次不同,不仅有数千人前去观看,媒体也连续跟踪报道。
“为什么选择北京,而不是在珠三角地区?”
“北京有政治氛围嘛。”河南省相关人士回答本报提问时说。
活动的成果令主办方满意。据了解,在三天时间里,共和160个劳务合作项目签约,为河南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河南劳务输出规模就开始不断扩大,并形成了一些品牌。其中,林州市以建筑工人为主,市里成立了很多建筑方面的培训学校,林州的建筑工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等地,号称“十万建筑工人”。而类似的劳务品牌有100多个,如 “长垣厨师”、“遂平家政”、“周口技工”、“唐河保安”等。
在“农民工风采展”召开前一周,河南省政府特地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加以推介。
不过即便如此,吕志华仍坦承,政府所能做的只是发挥引导作用。
目前,农民工的就业渠道较以往并没有太大改变。有调查显示,河南进京农民工有组织输出的约占1/3,更多的人是投亲靠友、自找门路。政府的组织输出,依然不能代替自发的劳动力转移这种主要的流动形式。
对于完成上半年200万的任务,吕志华笑着说:“应该能完成”。

- ·乳业“安全网”待建立(2) | 2009-03-06
- ·吴晓波:1900年的商人救国 | 2009-03-06
- ·乳业“安全网”待建立(2) | 2009-03-06
- ·人保部:今年用工缺口1200万 | 2009-03-06
- ·可口可乐将在中国再投资20亿美元 | 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