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孔雀不再东南飞
张延龙
23:15
2010-07-02
订阅
张延龙

  大约一周前,姚俊良接到了陌生人的来电。

外地区号的固话号码,声音低沉客气,电话那头问道,“姚先生,你能接受在外地工作吗,比如说深圳或者成都?”

先是愣了一下,“我想我会留在西安”,姚俊良脱口而出。然后,对方没有过多进行说服,客气地道别。事后证明,姚俊良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西电)的实验室,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对方来自某通讯企业的成都研发中心,而他和他的同学们的回答近乎一致——留在西安。

西安是中国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也一度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出现人才大量外流现象——被外界称作“孔雀东南飞”。如今,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研发中心的建立,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相对平和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这里成为越来越多“孔雀们”更理性的选择。

东南飞

对于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们,仅仅五六年前,沿海一线城市几乎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西电是西安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姚俊良所在的通信工程学院是其最“牛”的院系,旧称“一系”,通信工程专业据称仅次于清华大学。

“师兄师姐们当时大部分都去了深圳,”姚俊良所在实验室的同学惠蕾放回忆说,“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事,当时西安除了少数几个研究所,根本就没有什么专业对口的企业。”

当地用“孔雀东南飞”一语来形容西安人才外流现象。2000年初,温州市政府官员率领了一个500人的庞大招贤团来到西安,带领2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次招聘1700多名人才,涵盖各项专业。在招聘人才方面,温州人显得财大气粗,高薪、住房等条件一应俱全,令当地上下震动。

西电的就业现象在当地并不是孤案,西安现拥有高等院校40余所,国内重点科研所30多家,目前每年产生超过20万的高校毕业生,然而,“长期以来,西安的军工、科研和高校一直是自成一体,是国家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一位学者此前对本报说,改革30年来,西安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严重滞后,在15个副省级城市里,2005年西安市经济总量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工业增加值一直处于倒数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出现人才过剩,大批人才“东南飞”。

“我记得8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讲孔雀东南飞,后来我们说不但孔雀东南飞,麻雀也都东南飞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我们都留不下来。”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说。

2008年陕西省两会期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袁纯清说,“从整体上讲,陕西在五年、十年以前,尤其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比较严重”,“真正要解决留住人才的问题,关键在发展。就是说,陕西经济发展得越好,我们各方面的条件越好,留的人越多。”

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2月,尽管还没到高校学生毕业的时间,该年度陕西省4600名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已有八成被外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预定。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说,当时国家战略是向沿海倾斜,沿海的各种就业机会也远多于西部,当时人才外流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从全国来看,不是坏事,但随着近年来西部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孔雀东南飞已经逐步减弱了。

西进

姚俊良所在的实验室有将近20名同学,他们的就业选择几乎全是西安,仅有一名女生例外。

“过去是没得选择,华为、中兴,还有外资的英飞凌、爱立信、诺基亚,全在沿海”,姚俊良说,现在西安也有了同样的研发机构,为什么还要出去呢?

这些研发机构在一线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员工待遇是几乎一致的,据称,在西安华为,博士可以在第一年拿到7500元以上的起薪,而在北京,即使是待遇较高的外资企业,博士起薪也不过万元左右,相较之下,吸引力并不太大。

目前,华为和中兴都已经在西安市高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华为西安研究所是在2006年进驻西安高新区软件园的,西安高新区软件园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西安华为员工数逾5000人,并有1000名左右的员工从深圳、上海等地调入。

而中兴与西安的渊源则更为深厚,其掌门人侯为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陕西走出去的,此前侯供职于西安的航天部691厂,中兴的第一批创业者也多数来自陕西,2000年,中兴在西安建立了研究所,并在2005年之后开始大规模人员扩充,如今员工已逾3000人。

西安市高新区一位官员称,中兴还将在西安有更庞大规模的扩张计划,据其介绍,中兴已决定在当地投资60亿元建设综合性研发基地,该基地也是中兴目前规模最大的研发基地,预计2015年投产。

而对于姚俊良们来说,相比于外资企业,如今华为、中兴这类民族企业,反而更具吸引力——“外企虽然起薪高一些,但华为的升迁机制更灵活,只要做得还不错,薪水会涨得很快,而且工作几年后,还有股票和分红。”

还有一些原因,则是不那么容易说得清的,“事实上,外企待遇不错,工作强度也没那么高,但是中国人往往很难做到高层的位置,即使专业能力再强,项目的带头人往往是外国人担任,这让人感觉不好。”姚俊良说。

华为和中兴等行业龙头的西进,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示范效应,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最新消息显示,一个月前,神州数码西安科技园已开工奠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容纳近万人工作的大型IT产业园。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字则显示,今年陕西省将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000个。

压力

姚俊良与同学闫齐讨论着房价——

“北京两三万的房价,究竟几个人买得起?”

“很多嘛,我们买不起,总有别人买得起,不然房子卖给谁。”

“200多万的房子,首付就要60万,贷140万,按20年算,月供也接近1万了。”

“父母、岳父母、叔叔、阿姨、舅舅、婶婶,所有的亲戚借一圈,大概能凑够首付了。”

“那也凑不够!”最后,老家在山西运城的姚俊良得出结论。

事实上,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华为,其上海、北京或者深圳的研发机构,往往有着比西安更好的岗位——比如说同样岗位下,上海华为可能研发的是更新的产品,意味着员工从事更新的业务、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房价和生活压力已经成为阻碍他们进入这些城市的最大因素,惠蕾放说,一些几年前前往这些城市工作的本科同学,如今很多已萌生出回西安的意愿。

“大部分人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并不会那么在意所在城市的房价,更看重的是公司、岗位和机会,”她说,“很多人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意识到房子的问题。”

不过,姚俊良并不认同这一点,“房子的压力很现实,毕业时就能感受到,可能男生的感受会更强烈。”

他理想中,工作所在地的房价最好每平方米在5000元以下,如果以其起薪年薪10万元左右的水平计算,房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压力。

而目前,西安楼市均价在经小幅回调后,已跌破每平米6000元——尽管在部分稀缺地段,当地也可见到万元甚至2万元以上价格的房子,但大部分房子的价格仍可接受,在华为和中兴所处的高新区,寻找一处每平米5000-6000元左右价格、拥有还算不错的地段和绿化的小区,并不困难。

岳华峰说:“我以前在大学做老师,我的很多学生,原来他们一毕业希望赶快离开西安,但是这几年回流的速度明显加快。他们说,在西安一个月挣一万块钱,要买一个房子是比较容易的事,但如果在像上海、杭州、深圳这样的城市,一个月挣一万块钱买房是很困难的。西安的生活成本以及就业环境的变化,确实为我们聚集人才、吸引人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与之遥遥相对的是,今年4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履新时公开说,原有的保障性住房享受不到,高高在上的房价又不可企及,使得原有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已不再,而深圳要想明年再造“孔雀东南飞”,住房是其中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西安:孔雀不再东南飞

张延龙

476

2010-07-05

张延龙

  大约一周前,姚俊良接到了陌生人的来电。

外地区号的固话号码,声音低沉客气,电话那头问道,“姚先生,你能接受在外地工作吗,比如说深圳或者成都?”

先是愣了一下,“我想我会留在西安”,姚俊良脱口而出。然后,对方没有过多进行说服,客气地道别。事后证明,姚俊良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西电)的实验室,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对方来自某通讯企业的成都研发中心,而他和他的同学们的回答近乎一致——留在西安。

西安是中国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也一度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出现人才大量外流现象——被外界称作“孔雀东南飞”。如今,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研发中心的建立,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相对平和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使这里成为越来越多“孔雀们”更理性的选择。

东南飞

对于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们,仅仅五六年前,沿海一线城市几乎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西电是西安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姚俊良所在的通信工程学院是其最“牛”的院系,旧称“一系”,通信工程专业据称仅次于清华大学。

“师兄师姐们当时大部分都去了深圳,”姚俊良所在实验室的同学惠蕾放回忆说,“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事,当时西安除了少数几个研究所,根本就没有什么专业对口的企业。”

当地用“孔雀东南飞”一语来形容西安人才外流现象。2000年初,温州市政府官员率领了一个500人的庞大招贤团来到西安,带领2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一次招聘1700多名人才,涵盖各项专业。在招聘人才方面,温州人显得财大气粗,高薪、住房等条件一应俱全,令当地上下震动。

西电的就业现象在当地并不是孤案,西安现拥有高等院校40余所,国内重点科研所30多家,目前每年产生超过20万的高校毕业生,然而,“长期以来,西安的军工、科研和高校一直是自成一体,是国家政治的需要,而不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一位学者此前对本报说,改革30年来,西安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严重滞后,在15个副省级城市里,2005年西安市经济总量排在倒数第二位,而工业增加值一直处于倒数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出现人才过剩,大批人才“东南飞”。

“我记得8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讲孔雀东南飞,后来我们说不但孔雀东南飞,麻雀也都东南飞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我们都留不下来。”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说。

2008年陕西省两会期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袁纯清说,“从整体上讲,陕西在五年、十年以前,尤其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比较严重”,“真正要解决留住人才的问题,关键在发展。就是说,陕西经济发展得越好,我们各方面的条件越好,留的人越多。”

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2月,尽管还没到高校学生毕业的时间,该年度陕西省4600名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已有八成被外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预定。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说,当时国家战略是向沿海倾斜,沿海的各种就业机会也远多于西部,当时人才外流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从全国来看,不是坏事,但随着近年来西部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孔雀东南飞已经逐步减弱了。

西进

姚俊良所在的实验室有将近20名同学,他们的就业选择几乎全是西安,仅有一名女生例外。

“过去是没得选择,华为、中兴,还有外资的英飞凌、爱立信、诺基亚,全在沿海”,姚俊良说,现在西安也有了同样的研发机构,为什么还要出去呢?

这些研发机构在一线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员工待遇是几乎一致的,据称,在西安华为,博士可以在第一年拿到7500元以上的起薪,而在北京,即使是待遇较高的外资企业,博士起薪也不过万元左右,相较之下,吸引力并不太大。

目前,华为和中兴都已经在西安市高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华为西安研究所是在2006年进驻西安高新区软件园的,西安高新区软件园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西安华为员工数逾5000人,并有1000名左右的员工从深圳、上海等地调入。

而中兴与西安的渊源则更为深厚,其掌门人侯为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从陕西走出去的,此前侯供职于西安的航天部691厂,中兴的第一批创业者也多数来自陕西,2000年,中兴在西安建立了研究所,并在2005年之后开始大规模人员扩充,如今员工已逾3000人。

西安市高新区一位官员称,中兴还将在西安有更庞大规模的扩张计划,据其介绍,中兴已决定在当地投资60亿元建设综合性研发基地,该基地也是中兴目前规模最大的研发基地,预计2015年投产。

而对于姚俊良们来说,相比于外资企业,如今华为、中兴这类民族企业,反而更具吸引力——“外企虽然起薪高一些,但华为的升迁机制更灵活,只要做得还不错,薪水会涨得很快,而且工作几年后,还有股票和分红。”

还有一些原因,则是不那么容易说得清的,“事实上,外企待遇不错,工作强度也没那么高,但是中国人往往很难做到高层的位置,即使专业能力再强,项目的带头人往往是外国人担任,这让人感觉不好。”姚俊良说。

华为和中兴等行业龙头的西进,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示范效应,也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最新消息显示,一个月前,神州数码西安科技园已开工奠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容纳近万人工作的大型IT产业园。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字则显示,今年陕西省将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000个。

压力

姚俊良与同学闫齐讨论着房价——

“北京两三万的房价,究竟几个人买得起?”

“很多嘛,我们买不起,总有别人买得起,不然房子卖给谁。”

“200多万的房子,首付就要60万,贷140万,按20年算,月供也接近1万了。”

“父母、岳父母、叔叔、阿姨、舅舅、婶婶,所有的亲戚借一圈,大概能凑够首付了。”

“那也凑不够!”最后,老家在山西运城的姚俊良得出结论。

事实上,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华为,其上海、北京或者深圳的研发机构,往往有着比西安更好的岗位——比如说同样岗位下,上海华为可能研发的是更新的产品,意味着员工从事更新的业务、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房价和生活压力已经成为阻碍他们进入这些城市的最大因素,惠蕾放说,一些几年前前往这些城市工作的本科同学,如今很多已萌生出回西安的意愿。

“大部分人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并不会那么在意所在城市的房价,更看重的是公司、岗位和机会,”她说,“很多人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意识到房子的问题。”

不过,姚俊良并不认同这一点,“房子的压力很现实,毕业时就能感受到,可能男生的感受会更强烈。”

他理想中,工作所在地的房价最好每平方米在5000元以下,如果以其起薪年薪10万元左右的水平计算,房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压力。

而目前,西安楼市均价在经小幅回调后,已跌破每平米6000元——尽管在部分稀缺地段,当地也可见到万元甚至2万元以上价格的房子,但大部分房子的价格仍可接受,在华为和中兴所处的高新区,寻找一处每平米5000-6000元左右价格、拥有还算不错的地段和绿化的小区,并不困难。

岳华峰说:“我以前在大学做老师,我的很多学生,原来他们一毕业希望赶快离开西安,但是这几年回流的速度明显加快。他们说,在西安一个月挣一万块钱,要买一个房子是比较容易的事,但如果在像上海、杭州、深圳这样的城市,一个月挣一万块钱买房是很困难的。西安的生活成本以及就业环境的变化,确实为我们聚集人才、吸引人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与之遥遥相对的是,今年4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履新时公开说,原有的保障性住房享受不到,高高在上的房价又不可企及,使得原有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已不再,而深圳要想明年再造“孔雀东南飞”,住房是其中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