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700亿企业债入市 扩容梦魇笼罩债市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蓉萍 刚刚过去的3月共有28只企业债发行,创单月发行纪录,国家发改委平均一个工作日批准超过一只。
“企业债市场仍然无法突破其需求瓶颈,”上海证券自营投资部薛铮称,壮大企业债市场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场的层次感很难真正形成。
近期创出新高的企业债市场近期高位回落,在经济向好和股市强劲反弹的趋势下,债市开始呈现供给过剩局面。同时,债市的梦魇——通货膨胀预期也在市场中渐渐抬头。
发行数量猛增
眼下,券商们的承销团队在企业债承销市场中展开“巷战”。
“这几个月我没休过周末”,长江证券固定收益部一位人士说:“谁都不想错过这轮行情,毕竟承销费用是固定的,不具风险。”
今年2月以来,企业债堪称“井喷”。据Wind资讯统计,共有44只企业债发行,而1月仅3只。
接近发改委的人士称,迎合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需要是目前债券市场发展的最大特点。而信用债券的发行主体以企业为主,更能直接支持产业发展,因此带来发行量突飞猛进。
1季度,企业债的发行期数达到了46只,发行额达到了662.3亿元。去年全年企业债的发行期数也只有71只,发行额为2366.9亿元。
信达证券研究员李建朋预计按照目前的发行进度,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去年全年的企业债发行数量。
在过去的两个月,企业债一改以往成交和报价均不活跃、甚至质地较差的企业债往往无人问津的状况,连信用评级在AA级的也有主力机构(比如银行)愿意持有。
“其他产品比如中短期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利率品种的收益率实在太低了,而银行收益压力又比较大,短期优质的企业债风险相对不高,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由此银行对企业债的需求自然引导出来了。”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一位债券交易员称。
目前债券市场主力还是银行,占有绝对地位,他们的偏好就是整个市场的偏好。整个债券市场也经常跟着他们热点切换,各个债券品种的流动性也随着它们的偏好或好或坏,投机机构看着他们脸色行事。
1季度各类券种到期收益率呈现出短期下降、中长端上升的态势,收益率曲线均呈现出明显的陡峭化。
宏源证券报告称:“企业主体债券的表现要好于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企业债中,低评级债券的表现明显好于高评级债券。”
企业债在银行的一时“宠幸”下渐渐在2、3月份成为市场追捧的“明星”债券品种,尤其是大量资质较好的城投债更是从3月初开始一直维持上涨趋势。过去,企业债一向不为银行看中。
冲击需求
随着企业债市场从3月中旬的坚挺走向近期的回落,企业债发行人的成本也渐渐攀高。
4月1日,集团担保、5+2年期的09神火债以5.85%的高票面利率发行,这比此前发行的相似期限同为AA-的企业债利率明显提高,利差高达近50个基点。
同样在券商内部,自营部门的债券交易团队却表现出了和承销团队不同的态度,他们在一二级市场开始对高供给的企业债表现出谨慎态度。
“现在最担心的是供给偏多,会给市场造成不小的压力。”申银万国固定收益部执行经理单刚称。
在股市转暖、经济向好的因素不断显现下,更多的券商自营盘自然会更加偏向于股市,而非有着下行风险的债市。
今年以来,券商和基金公司的债券配置比例迅速下降,主要源自债券绝对收益率的下降和股市好转造成权益偏好的投资者从债市退出。中投证券研究员何欣预计,1季度基金公司的债券投资比重将降至20%到25%。
保险公司因保费下降和资产配置方面的压力,加上现在低息环境下继续配债的动力并不强烈。
企业债应该算是债券市场中一直倍受冷落的品种。即便是单月发行数目最多的3月,企业债的发行总额也仅369亿元,这和同期发行的21只中期票据共1065亿元规模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也不及同期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规模大。
事实上,这些投机机构的买债动向更是看银行这些债市的绝对主力机构的脸色行事。
“总体上来说,一些低信用等级的债券品种还是难以通过银行的风控。”一位银行金融市场部债券交易员对企业债的后市表示出一定的担忧。
企业债发行主体的平均信用等级在显著下降。尤其是在密集发行的当下,各个发行主体的资质更加良莠不齐。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由于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偏低,在政策面利股多于利债的情况下,保险、基金等传统企业债需求大户纷纷转战股市,对企业债需求大幅减弱,使得银行类机构成为当前债市需求主力。”
银行的需求基本上是整个市场最终需求,在一些低信用等级的债券难以通过银行风控的情况下,自然需求被冻结了,无法治标治本。
“对券商而言,企业债流动性不够强。”单刚表示。
薛铮表示:“市场的参与者必须多样化,必须有不同的收益和风险目标,才能衍生出不同的需求,才能支持不同信用等级债券供给的多样化,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深度的市场,对各种信用产品给出合理的信用风险溢价,真正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反之,市场可能更多的反映信用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溢价。”
宏源证券分析师武洪波在其报告中称,1季度债市出现了一次比较明显的调整,今后将处在低收益率的震荡行情中。
他建议投资者适当的缩短久期以应对通胀预期的萌芽。

- · 微调再解释见证一个矛盾的央行 | 2009-08-09
- · 券商资产管理计划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市 | 2009-07-24
- ·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受阻 | 2009-07-18
- · 债市扩容凶猛 贷款利率市场化渐进 | 2009-07-13
- · 企业债井喷 发改委详解内情 | 200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