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级调低至“抛售” 兴业银行“内困外扰”(1)
1 | 2 |
如今的兴业银行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4月7日,瑞银证券下调兴业银行评级至抛售,原因在于估值过高,未来经济下行无法支撑如此高速的扩张。
事实上,兴业银行始自2005年表现突出的公司业务,同业部、投行、房贷等业务目前均出现下滑,进而在公司内部管理、人事等方面出现一系列扩张之后的隐患。
同业部衰落
兴业银行曾是股份制银行的“后起之秀”,也正因如此,所以必须剑走偏锋,其中,同业机构部就一直是兴业银行的倚重。
据悉,2007年到2008年间,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同业机构部的业务量在30亿左右,对整个上海分行的利润贡献超过1/3。这一方面是同业机构部总经理马大军的突出能力,加强与银行及信托公司的合作,借用信托的平台,与国开行合作资产转让等业务,同时也因为整个经济形势向好,不少大型国有银行希望腾挪出贷款额度,将部分贷款转让给兴业,为其提供了大笔稳定的利润来源。
不过,形势在2008年发生了变化。国开行开始商业化转型,依靠发债的资金来源远远无法支撑其在全国各地的大规模贷款,于是国开行一方面寻找可以收购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也几乎暂停了由其牵头的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也正因如此,兴业银行也成为了首先被殃及的“池鱼”。
“兴业做的国开行的后续贷款,加上国开行的一些转让类贷款很多,但2008年国开行这块业务基本不做之后,兴业受到了影响。”一家与兴业银行的往来金融机构人士表示。
2009年前三个月,上海分行的同业机构部的业务更是比往年大大减少。不仅国开行不再担保一些长期基建类贷款,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好的项目,也都纷纷捂紧自己的优质资产,不再肯转让资产给兴业银行。
另外,由于银行间资金泛滥,各家银行几乎都不需要同业存款,同业存款利率低至不到2%,也大大影响了上海分行同业机构部的利润。
投行部震荡
不仅是同业部,异军突起的兴业投行部也频频遭遇震荡。
由于兴业一直以彪悍风格著称,所以在投行方面也多以较低的承销费用来吸引客户,只是因费用压得过低,其包销能力也受到质疑。
首先是2006年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5.5亿元人民币短期融资券,兴业银行是主承销商,但是当年由于受到“福禧债券”的影响,兴业银行要求公司临时削减发行额度,兴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的声誉大大受损。
2008年11月的中铝中期票据发行,兴业银行是主承销商,但是却最终没有发行成功。其包销能力更是因此遭受质疑。
“为此,兴业银行多次遭受银监会批评,这主要是跟兴业银行过度竞争、压低手续费,但自身包销能力又跟不上有关。”一家股份制银行投行部人士如是评价。
据悉,兴业银行投行部总部设在北京,整个部门30多人,是整个银行的利润中心,独立核算,扩张十分迅速,规模超过招商银行。
今年以来,兴业银行投行部也进入了人事震荡期,总经理、副总全部更换,其中总经理吴怀坤来自兴业证券,采用了券商投行模式。但这似乎并没有扭转投行部的局势,目前的项目规模远远落后于招行、建行甚至不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中小银行。
“这跟兴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也有关。因为兴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一些有特色的部门都被定义为利润中心,比如投行、资金运营中心等部门都直接对总行负责,所以对员工的考核都是高奖金、高提成,这导致整个银行的氛围就是不惜一切扩大业务规模,经济好的时候利润会快速释放,经济差的时候问题自然就会暴露。”上海银监局一位官员表示。
1 | 2 |

- · 中信证券连续5日下跌 机构仍然看多 | 2009-08-10
- · 变身交易撮合者 | 2009-08-04
- · 龚方雄变身交易撮合者 | 2009-08-04
- · 建行回应退出二手房贷市场 | 2009-08-02
- · 房产中介“漫天要价”建行退出二手房贷市场 |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