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8、9月之交:银行股惊魂记(1)

订阅
2009-09-05
赵红梅 赵娟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红梅 赵娟 8月市场大跌,银行股成为重灾区。9月的银行股,命运如何?

一位基金经理的“银行股”战斗

8月份银行股经历了整整一个月的下跌,当月最后一周,跌幅高达16.69%。在9月的第一周银行股开始反攻,四个交易日银行指数上涨了10.3%。十天里,银行股经历了戏剧性的大悲大喜,从拼命砸盘被抛弃到被抢回筹码。

8月24日上午,A股市场一片祥和。基金经理李先生面对三天收阳的“红三兵”股指心情不错,“这几日基金净值回来不少。”

李先生是国内一家中等偏上规模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管理着一只股票型基金。但是中午的一个短信让李明担心不已。这条短信提醒李明,银监会最近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在跟研究员讨论、打完一圈电话求证后,“卖出招行、深发展!”李先生开始指挥下单。

24日晚,李先生看到了新闻,在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划定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底限的同时,还表示从附属资本中全额扣减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

“银行将面临通过再融资提高资本金的需求。”尽管估值已经偏低了,但还是得继续卖。8月25日9点25分,李先生开始让交易员询价时就挂单卖出银行股,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

李先生盯着浦发银行当天的公告很郁闷,“该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拟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下午13:56,跌幅不足7%的浦发银行,瞬间被砸到跌停板,兴业银行也告跌停,而华夏银行、深发展、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最高跌幅均超过8%。深发展时近中午2时许,被卖单砸至接近跌停。后来,大盘被权重股拉起,但银行股仍一蹶不振。

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六家上市银行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超过了核心资本的25%。如果扣除超出的部分,会对一些银行带来最高达1.37个百分点的资本充足率影响。受新规影响最大的是深发展和浦发银行,两者的资本充足率都从勉强超过8%掉入了8%以下。

据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军华测算,如果上市银行保持今年上半年度市场份额不变,要实现行业今明年10万亿和8万亿新增贷款,上市银行需要再融资约1000亿元。

这意味着除却已经公布的兴业、浦发和招行在内合计600亿元再融资外,还有400亿元的融资需求。此外银行信贷资金紧缩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少分析认为,银行上市公司的市净率水平的合理下降幅度应在10%左右。

“市场已经疲态尽显,目前市况下融资价格对银行业绩的摊薄——这会使得银行股市盈率提升不少。银行的中报又无多少亮点,银行股占我们不少仓位,只有继续砸了。”基金经理李先生说。

连续几天的砸盘,连李先生这个出手较早的人都有些忍不住恐慌了。小股票的流动性差,不容易抛售,盘子大、流动性好的银行股,便首当其冲成为基金等抛售的对象。

“卖出银行股!”据本报了解,8月最后一周,很多基金经理都认为,至少短期内,银行不能发债而多数选择在A股市场上的融资方案不可避免带来利空,在他们看来——股本融资即意味着摊薄收益。

从8月24日-28日的一周内,来自中信证券的测算,显示基金仓位下调了1.85%。

8月 31日,上证指数下跌6.74%,深成指跌幅更是达到7.55%,双双创下了年内单日跌幅的纪录,市场对资金过度反应和高度敏感。银行股更是一片绿海。

一直盯着银行股的李先生此时开始注意到银行股的市净率。截至9月1日收盘,银行业的市净率为2.38,从2002年以来,上市银行的PB均值都在3.19左右,银行又成了安全边际较高的品种。

9月2日,李所在的基金公司中其他几只基金开始买进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

9月3日一早,李先生收到了一封分析师的邮件。一阵电话交流后,他开始了大幅买进银行股的决定。

邮件内容是关于银行股的利好消息。“拟对银行相互持有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分年从附属资本中扣减。这一政策将有助于优化次级债务资本工具的投资者结构,不会减少商业银行次级债务资本工具的发行量”。

“前期市场对银监会资本监管新规的解读太负面,若分年扣减则提供了较好的缓冲期。”

这无疑为银行股带来了止痛剂。此时,银行股已经连续反弹了3天,基金们反手补仓银行股。

银行股估值改变曲径

在银行股的操作上,基金的行为显得反复,而对银行股的估值也在重新寻找共识。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