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漫卷“不合作运动”:基本不接地方融资新单(2)
本报获悉,国务院调研组的调研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情况,包括资产、负债、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利润情况、出资方式,注册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土地划拨,或是股权等其他方式;其次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银政信合作,以及担保情况、资金使用方式等。
在7月中旬召开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特别提示了银行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作的风险。此后,各地银监局开始对地方政府融资情况进行大范围调研。
据了解,各地银监局调研的结果都不乐观。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本报,目前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资本金不实,负债过高。一些企业项目中80%-90%都是银行贷款,资本金严重不足。而且很多项目并没有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贷款就出去了。
调研还显示,除了负债过高的问题外,这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身就不规范、不透明。由于这些企业定位就很模糊,介乎于企业和政府之间,在信息披露、还款责任等方面还亟待规范。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系统投放的7.4万亿元信贷中,大约一半都是地方政府的项目贷款,而且都是5-10年期的中长期贷款。
“现在快到年底了,事实上明年还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还是处于同样的环境下,明年是否还继续放贷,各地方银监局也希望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除此以外,今年第三个季度以来,大银行信贷收缩后,中小银行开始争夺地方项目。监管层还担心,中小银行信贷过度集中在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上,会给银行带来风险。
据悉,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规范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
据相关部委统计显示,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总资产约为8万亿元,负债近5万亿元,其中85%来源于银行贷款。
管理层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额激增、负债增加,背后连带着地方政府未来的财政风险,这已经引起决策部门的担忧。一旦公共债务过度,将会导致银行体系、债券市场的不稳定,引发系统性风险。
就在近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明确表示,要切实加强融资平台和项目贷款风险管控,对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运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要严格限制贷款,落实风险防范。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引起了高层的关注,目前,各省在接到风险提示之后非常重视,都在研究解决之道。”一位地方央行人士告诉记者。
而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指出,中央高层提前看到并提示风险,这实际上对于未来商业银行出现大量坏账的风险起到了有力的防范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撰文指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金额要有一个限额。
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则透露,“明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将会在一整套约束机制下操作。”
1 | 2 |

- · 银监会规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 10-31
- · 季末惯性冲高 中小银行成9月放贷主力 |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