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行初考:新资本协议评估流程试水(2)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指用于信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确定和信用风险参数量化的各种方法、过程、控制措施和IT系统的总称。内部评级体系应能够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
“这对于银监会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之所以选择农行,是因为一些监管规则最近才明晰,农行改制起步较晚,但吸取了其他银行走了一些弯路的教训,是反映最新监管精神的。同时,他们的内部评级法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监管部门人士表示。
10月16日,农行拉着被银监会称为“叠起来足足一尺五厚”的“一车”材料呈递给银监会相关部门。
经过十几天的消化,银监会相关人士才开始以听取农行人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进一步评估了农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初级法体系。
此次试评估结束后,银监会将据此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程序,并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对各家银行进行预评估,以此来判断哪些银行能够率先实施新资本协议。
另据了解,今年很有可能以评估公司信用风险为主,明年渐渐向零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扩展。另外六家银行也都在加紧制定类似农行的上述报告。
招商银行新资本协议办公室副主任文兵说:“我们正在拟定的技术报告,写得非常细,每个风险有多少个模型,每个模型怎么做的,得出这些模型所用到的具体的参数选择、设定,模型的方法,如何去验证的、怎么应用的都在里面。”
挑战监管能力
毫无疑问,实施新资本协议也是在挑战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
“如何在具体实施的技术方面和监管条例文字之间进行的转换”,这是袁先智认为目前监管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个例子就是如何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评估,关于“计算压力风险价值量”所使用的压力情景的合理性。在7个银监会即将发布的指引送审稿中,最少都进行了第三次征求意见,多则进行了第五次征求意见。
10月29日,银监会对外公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在明晰银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多个环节,这是到目前为止银监会正式发布的有关新资本协议的第6份监管指引。
与此同时,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申请审批指引也在近日展开意见征求。
不过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条件、必要性和可行性。据了解,就有监管层人士认为,中国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缺乏新资本协议所要求建立的风险定价体系的历史数据,也就无法得出一个可供银行未来在做业务时候遵循的数据模型。
有关监管部门一位人士认为,中国银行不同于国外银行垂直扁平的管理体系,而是有太多层级,在总行层面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否顺利地传递到省分行、市分行、支行,甚至到营业厅,完善的体系是否能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都是不确定的。
“实施新资本协议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财务成本,耗费大量人力和经费。目前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也依然值得探讨。”上述监管部门人士表示。
但是文兵认为,“如果不改永远达不到国际上的(风险管理)水平,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必须有这样的外力来推动。改变肯定有一个过程,一开始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文兵表示。
而那些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却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很多银行分行具体做业务的人员 “争论激烈到直接写信给高管提意见”。
据了解,这一周,刚刚书面了解了农行所提供的材料中大量技术细节的银监会相关人士,将去农行实地访谈、检查评估其内部评级初级系统和具体操作。
这一试评估结束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将正式进入对首批银行依次预评估阶段。
1 | 2 |

- · 农行上市提速全国社保基金计划入股 | 2009-11-19
- · 会议流程 | 2009-11-16
- · 昂贵的新资本协议 | 2009-11-02
- · 农行返乡背后的故事 | 2009-10-30
- · 农行返乡背后的故事 | 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