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内控漏洞时现 三基金公司打新又现无效申购(1)

订阅
2009-10-25
赵娟 曾福斌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娟 曾福斌 10月15日,大盘股中国国旅登陆上交所,上市首日上涨报收17.08元,较起发行价 11.78元上涨44.99%。不过三家基金公司旗下共13个基金或年金、社保账户没能享有这一账面收益。

这三家公司分别为招商基金、中海基金及博时基金,由于在网下申购过程中出现“已缴款但未在申购平台上提交申购单”的失误,其网下申购无效。据了解,监管部门已经责令上述基金公司对为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

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再一次犯了一个极不专业的错误,也暴露出相关公司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制度存在不该有的漏洞。

乌龙事件频现

在中国国旅公布的网下发行结果公告中,共有6家机构出现了无效申购情况,包括两家财务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及一只QFII基金,但数量最多的是基金公司。

其中招商基金管理的9个和中海基金管理的3个配售对象参与此次网下申购均未成功,原因为“已缴款但未在申购平台上提交申购单”,博时基金管理的一个企业年金账户也为无效申购,原因为“未在申购平台上提交申购单”。

今年IPO重启后,这种原因的无效申购还是首次出现。

根据公告,中国国旅网下申购中达到发行价格并满足要求的共553家配售对象,对应的有效申购资金总额17,401,180.40万元,平均每个配售对象申购所用资金为3.14亿,依次推算,缴款却未提交申购单的上述13个基金公司账户可能动用的打新资金为40.82亿元(由于数据不公开,此为推算)。

这意味着,上述三家基金公司的资金在参与中国国旅申购过程中白走了一个来回,不计算申购成功3个月后该股票上涨的收益,而且这部分钱在申购账户里白白呆了三天而没有任何收益,直接使基金资产受了损失。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交易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突然出现变化,认为发行价格过高,或对中国国旅三个月后的股价不看好,临时改变了想法。

但多数观点认为,上述现象属于打新流程上的操作失误,相关基金公司的内控存在漏洞,业务处理流程不规范。

根据新股发行流程,基金公司只能选择网上或网下申购中的一种,选择网下申购居多,一般而言,在T-4日上市公司路演后,有意参与的基金就会根据推介公告作出资金安排,包括参与的资金量、数量和价格,在T-3日参与询价,T日进行申购,每一次程序都经过多个部门的签字确认,有公司还会在T-1日就要把需要打新的资金规模提交托管行准备。

如果属于技术性失误,则应该为T日的填报或前后台核对工作出现了错误。

“就好比一个常识,买东西时谁都要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买多少、价格,参与新股申购也是,股票名称、数量、价格是最基本的要素。”一位基金业行业分析师称,失误随时可能出现,但这样的失误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显得太不专业了。

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未予回应。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