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内控漏洞时现 三基金公司打新又现无效申购(2)

订阅
2009-10-25
赵娟 曾福斌

 

业内曾有说法,证监会已对相关公司做出处罚,但三家公司均否认受处罚。

上述事件发生后,托管行已将情况反映到证监会,相关公司就该事件曾向证监会及当地证监局做出解释。各公司将向投资者做出赔偿,但申购失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机会成本难以计算,至少会将打新资金冻结期间的利息赔偿到基金资产。

据了解,有公司动用了自有资金进行该赔偿,也有公司赔偿由相关个人负责。

警示内控漏洞

近年来,基金公司屡报乌龙事件,对其风险控制系统是一个警示。

据了解,在深圳证监局的突击检查后,深圳多家基金公司已经加强了内部的合规管理,一家公司的稽查长听闻上述打新乌龙事件后表示,内控上确实需要更警惕一些,基金打新的程序也需重新规范。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基金业内前20家基金公司平均交易员数量为11名,一般是1-2人专门负责打新,流程严密的公司会配有组合控制员和稽核部的人员同时参与整个流程,但也有很多资产规模数百亿元的基金公司仅仅配备一名交易员负责打新。

在新股发行不是十分紧凑的年份,这样的人员配备尚能应付,打新的流程也不会暴露出太多问题。IPO重启且发行节奏紧凑,基金参与打新突然频繁,问题开始暴露。

除了上述缴款未填单事件,近两个月,基金公司多次爆出打新头寸不足而出现无效申购的情况。一些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创业板推出后,上市企业成批获批更令基金公司手忙脚乱。

上述基金公司交易员称,其实申购创业板股票的那两天确实很紧张,9只、10只股票集中申购,如果公司管理的基金多、参与创业板股票数量多,则意味着很可能当天需要下上百个指令,且必须在下午3点前完成,这么密集的申购以前没有过,压力很大。

据了解,基金公司多数都没有对创业板的集中打新进行过压力测试。

其实,基金公司参与创业板的打新本身就显得仓促,目前仍有不少争议。

从第二批创业板开始,基金参与的热情明显提高。统计显示,申购第二批创业板公司的基金数量占所有网下申购者的平均比例为46.35%,第三批时为44.11%。

由于创业板发行间隔紧凑,基金能否对数十家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受到市场质疑。

北京一名基金经理称,该公司对于创业板股票采取了批量打新的策略,原因是,虽然该公司认为创业板股票中确实有值得投资的公司,但也认为目前创业板整体发行价格过高并良莠不齐,很可能上市后会出现分化,因此批量申购,可以部分规避个别股票的下跌风险。这表明,该公司对创业板的股票研究并不充分。

同时,虽然各基金都在参与创业板时按照监管层相关规定进行了公告,但公告内容简单。公募基金参与创业板,是否改变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真正符合各自合同的规定并没有详细解释。

还有一些基金经理对创业板股票的申购选择网上方式,主要是担心网下申购的锁定期内股价会出现较大波动。

业界人士称,如果仅抱着获得无风险收益的心态参与创业板打新,公募基金价值投资的角色又一次偏离。

(本报记者申兴对本文亦有贡献)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