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娟 安徽人刘明达,个头不高,衣着朴实,走在人群中,不会引人侧目,说起话来声音低沉,笑起来一脸祥和。
他喜欢观察,会注意到身边的朋友喝什么品牌的酒,从生活点滴中发现投资价值。他喜欢思考,常谈到要有“历史观”,并用量化研究来验证观察到的变化。
刘明达,深圳最早从事阳光化私募的先行者之一。刘明达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投资。
他还记得自己买的第一只股票,1996年买入深科技。那时,刘明达27岁,在东莞和深圳从事贸易工作,对k线图一窍不通,当时觉得这个做计算机磁头的企业将应时而起。半年后这只股票为他赚得了200%的收益。
“从经历来说这是一种朦胧的价值投资路径的开始。”刘明达笑眯眯地说。
1997年,刘明达转行进入证券业。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与朋友合伙开了间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但不久就关闭。随后刘明达开始独立投资的职业生涯,帮助客户管理资产,却遇到两年熊市,公司经营可谓“惨淡”,但这期间,刘明达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研究上。
1999年5.19行情,刘明达终于迎来了收获。2001年他果断退出A股转战香港市场,又躲开了此后长达5年的熊市。2003年后,发现A股很多消费股的价格比香港还便宜,他重回A股。
2003年到,刘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这正是刘明达在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正式开始。
现在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去实地调研公司就不能投资,因为市场不会额外创造价值,靠市场波动赚钱和在澳门赌博没有区别。”
2005年,刘明达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深圳明达资产管理公司,并第一批在国内发行阳光化信托产品,至今管理着投资A股和港股4只私募产品。
刘明达看来,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一个投资者愿意花多少钱去买下这家公司,不能评价现在的价格是否便宜,问题是未来持有多久能够看到合理的回报。
如何确定一个股票价值的安全边际,刘明达反复强调“护城河”理论,即不让对手进入的壁垒有多高,能够带来护城河的包括规模经济、网络效应、知识产权等资源。
笃信价值投资的刘明达认为投资是一件十分挑剔的事情,可以不做,做了一定要负责。
人的认识都有半径,虽然其他股票也在上涨,但刘明达坚持只选择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股票,“不投资不代表股票不会涨,要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犯不着去冒险。”今年的区域经济、世博会等热点主题投资中,他很明确,99%不会参与。
“这样的路径依赖让人着迷。这也是对投资者的责任。”他说。只购买那些商业模式足够简单和容易复制的公司,2005年刘明达曾经构建了自己的“傻瓜组合”,即持有三年可以安享其成长,当时这个组合中包含茅台、张裕A和云南白药等消费类公司。
刘明达现在迷上了消费品。“消费的变化很惊人,不用历史观和量化分析不容易察觉,不至于构成一个新的价值蓝海,从2003年一些大城市人均GDP3000美金左右,当时消费升级已经开始,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金,将是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他甚至认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2015年左右,A股可能冲上万点。这就写在他办公室的小黑板上。
刘明达说他最欣赏的格言是花旗集团前总裁桑迪的话:“大部分时间我都提心吊胆,但也正是恐惧让我一往无前。”
1 | 2 |
- 【年终策划】刘明达:用“行走”去投资 2009-12-30
- 刘明达来信 2009-02-09
- 刘明达:市场的本质已发生变化 20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