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迟到的拐点 海信购科龙四年回放(2)

订阅
2009-08-22
庞丽静 廖杰华

掏家底

收购科龙一周年。广东顺德科龙电器会议室里,周厚健正在主持2006年第三季度经营分析会,周厚健声音冷峻:“盈利能力和资金问题是摆在科龙面前的两大问题。而资金问题的根本是资金周转和资金占用问题。抛出一个措施,必须跟个办法,这就是机制。”

“对于过程的指标做出明确规定,指标完不成,或者辞职,或者免职。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肯定完不成任务。”周厚健说。

这次会后不久,2006年11月,时任总裁苏玉涛因经营业绩不佳,被免去总裁职务,由王士磊接任。当时即将离职的苏玉涛表示:“一年来,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科龙有了改善,但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2008年12月4日,王士磊“因个人原因”再次辞去科龙总裁职务。在王士磊之前,已经先后有4位高管先后辞职或被免职(肖建林、石永昌、苏玉涛、杨云铎)。

“海信这4年的确付出巨大,家底全掏出去了,真的是不成功便成仁。海信空调和冰箱的骨干几乎都派去了科龙,”海信科龙一位部门负责人称、海信集团一位外派管理人员也如此表示。

周厚健也曾流露过一丝后悔,“早知道如此就不并购了。”但有着执着坚韧个性的周厚健在走上这条并购之路后,便在实践中倾其全力解决科龙问题。

2008年12月5日,从西门子离职的周小天接替王士磊,出任海信科龙总裁。洪仕斌清楚的记得,这已经是海信接管科龙后,短短几年间的第四任总裁。

最终,海信聘请的经营者是非海信非科龙的第三方职业经理人周小天。他此前在西门子工作多年。

“并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大量的人才输入,需要管理体系和营销网络的再造,这都需要时间”,周小天表示。

海信在并购科龙之前,有着多次资本运作的经验,并且也清醒的把握三条原则:不熟悉的不做、没人才不做,没钱不做。但时红表示,海信的白电人才储备不足,整个人才团队几乎都来源于黑电,跨越到白电,有很大差异。

回流

“海信科龙在经历了几个班子的变动之后,业绩确实下滑得非常厉害,”8月20日周小天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但是,世界上任何两个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都会面临着这样一个过程——先触底再反弹。”

周小天说,海信科龙在今年已经触底,并开始反弹。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一是人员的稳定和大量人员的回流,这就表示大家对企业的信心在恢复;二是网络上的反应,这方面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这倒不是因为他现在管理着海信科龙才这么说,现在网络上对并购重组的评价正面声音在加强”;三就是市场表现、商家信心等都在恢复。

“这两家的冰箱业务是强强联合,未来前景看好。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海信科龙冰箱是今年增长最强劲的两家企业之一”,海信科龙一位部门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现在确实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节点,走向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也许这个拐点来得晚了一些”,周小天说。

“这么大一个并购案,付出是正常的,这是一个过程。尽管跟预期相比,不是那么理想,路程有些艰难。但已经走出来了”,海信科龙副总裁张明对本报表示。

目前,由于白电资产重组没有完成,整合的整体效益体现不出来,公司在回避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问题,单在财务上就有两条系统,在生产基地方面也要严格区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类似的问题在其他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造成了资源共享的优势无法发挥。

周小天对于海信收购科龙、完成白电重组之后海信科龙的发展非常有信心,他说:“一旦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企业的发展将像注入兴奋剂一样。未来的科龙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会变得更加强大。”

周小天表示,科龙今年的业绩增长速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冰箱的市场分额排在第二,空调的业务也有进步,争取在明年年底,海信和科龙两个品牌价值总和进入行业前三名。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