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劲增长明年可见 消费品行业潜力在中长期(1)
经济观察报 李明亮/文 全球经济复苏将有利于提高消费者信心。预计201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明显的复苏,中国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强劲回升
与刺激消费相关的配套改革将加速推进,一些更大力度的新举措也正在筹划和拟定之中。我们预期,下一阶段与扩大消费相关的各项改革正在加紧推进,将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廉租住房制度、个人所得税等各项改革全面铺开。首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劳动者倾斜,三年内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至45%左右。同时,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让渡给中低收入阶层,对于刺激基本消费需求有重要作用。其次,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和扣除标准。一是确立合理完善的税前扣除标准。二是将目前分类所得税模式改变为综合所得税征收模式。最后,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发展力度,大力促进服务消费。
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正式启动。最近,国务院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分三步展开。第一步从2009年1月1日起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从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经济规模扩大以后,我国消费品市场已经进入上升阶段。从发展周期和消费品市场发展机理观察,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22640元人民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消费品市场正进入一个明显的升级通道。据统计,在2003-2008年的6年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9.1%、13.3%、12.9%、13.7%、16.8%和21.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9.2%、10.2%、12%、12.6%、12.5%和14.8%,呈现明显的上升势头。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
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提升空间比较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78年中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8%,而到2007年这一指标回落至35.4%,回落幅度为13.4个百分点。与民间消费比重相对应的是政府开支,1952年政府消费相当于GDP的16%,到最近则上升到30%左右。
新一轮消费动力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启动的住房和汽车等消费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我们认为,这次社保和医疗新一轮改革将为中国的消费提供持续动力。
根据医改方案,中国计划在未来3年拨给卫生投入8500亿元,重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等5项重点改革。到2010年,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将从目前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2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将逐步提高。自从4月10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以来,组建本省份医改领导小组、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医改实施意见成了各地医改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1 | 2 |

- · 增长仍是主基调 转变方式成新脉络 | 2009-12-08
- · 中央经济会议:“5个注重”以“稳增长” | 2009-12-04
- · 碳经济——经济增长新动力 | 2009-12-03
- · 碳经济——经济增长新动力(1) | 2009-12-03
- · 碳经济——经济增长新动力(2) | 20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