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持虚拟黄金储备势在必行(3)
利用资金和技术发展黄金矿业
与历史比较,现今的我国黄金行业进步良多:产量稳步增加,效益提高。2008年全国产金282吨,今年1-7月产金超过172吨,同比增长13.35%;市场需求上升;采矿及选冶技术水平提升;中国黄金、山东黄金、山东招金、紫金矿业、灵宝股份等一批大型黄金企业涌现,打破行业“小而散”格局已经破题;境外矿产开发渐有扩大。
但我国黄金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至今仍议而未决,似乎反映了这一行业的特殊境遇及存在的众多障碍和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黄金矿山资源难以为继、储备不足,新发现的大型矿少;矿业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分割、行业分割,资源整合力度弱,政府投资偏重,缺乏市场化筹措资金的机制;产业集中度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目前黄金开采企业数量仍有700家左右,小企业居多;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转让交易流于简单的“招拍挂”形式,出现圈而不探、包装炒作、以采代探等现象。
现在,增强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正面临国际金价高企、社会资金投资意愿强烈、体制机制期待创新突破的有利时机。因此,我们有条件在对重要资源保护性开采的前提下,利用国内国外资金提升黄金矿产勘探、开采、冶炼的整体水平和效益。
具体做法可以包括:
1、 实行更加有效的开发机制,适度开放黄金勘探开采
据统计,武警黄金部队组建30年来共探获1800多吨黄金资源储量。地质专家认为,我国黄金地质勘探潜力在15000-20000吨之间。这就是说,我国黄金资源的勘探开发潜力依然很大,其未来前景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机制和管理政策,是沿袭、改良还是开放。
在黄金业的开发、开放方面,我国曾经迈开大步,进行过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经验。2002年,中国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把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冶炼列为鼓励外商合资、合作类,其它黄金矿业开发作为允许类,吸引许多海外风险勘探公司进入中国。尽管当时相关配套措施缺乏,开放范围有限,地方政府积极性并不太高,但据不完全统计,有约40家国际风险勘探公司(在华工作一年以上)在中国投资数亿美元,五年时间内发现了超过1000吨黄金地质储量。其中大部分为可靠的资源量。
有效的黄金勘探开发体制,应当包含市场的适度开放,这有利于我国抓住良好时机,加快黄金业发展,增加资源储量,也利于吸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国内地质找矿改革。当然,国家整体的黄金资源储量及开发策略,仍将作为事关国家金融及产业政策的一部分而须统一归口管理。
2、以生态、环境、安全等和谐发展标准取代矿产开发的地区分割和“唯身份论”,以技术优势占据资源储备主动权
2007年重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贵金属(金、银、铂族)勘查、开采列入了限制外商投资类。业内人士称,其原因是开放中各地引进了较多的小公司,勘探、开采实力较弱,政府管理也跟不上。
事实上,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来改变,而无需完全关闭探矿权、采矿权的开放大门。资本规模、开采选冶技术、行业经验等都可作为硬性标准,而更长远的标准应当是环境、生态、安全及社区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此可取代矿产开发的地区分割和对开发者身份的限制或指认。
位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的锦丰金矿被认为是中外联合开发的成功案例,也是我们课题选择的考察项目。而经过实地勘察与论证,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有利于我国资源开发,有利于我国资源储备,有利于我国矿业机制效率,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际合作。
自2003年成立以来,这家中外合作企业每年为我国增加百万盎司(30吨)黄金资源量,年钻尺9万米。公司按照发达国家采矿标准,采用对环境友好的先进工艺技术——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技术,总回收率达到82%-84%。安全、社区、环保的价值理念在公司得到较好的实践。目前,其外方投资者澳华黄金有限公司为我国金属矿业行业投资最多的国际矿业公司,累计投资额已超10亿美元。
3、创新矿业体制机制向产业资本化进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突破,强化产业金融构架形成的高效机制
现在,国内众多的地质勘察单位还在延续“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运营方式,突破这种过渡性措施,亟待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建立统一规范的矿业权市场,建立矿产风险勘探机制及矿业资本市场是根本出路。
目前,国内矿业权转让交易以“招拍挂”形式在各地盛行,参与者有国有产权交易所、国土资源系统的交易中心、矿业网站及民营拍卖公司等,缺乏行业的统一规范和管理。
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以往以国有资金为先导,受到投入方式单一、力量不足的限制,发展速度较慢。据统计,目前中央和各省级地勘基金已相继设立,总规模约130亿元,而今年5月刚成立的中国首只矿业私募投资基金——中矿联合基金,其募集目标即达100亿元。目前它已在国外投资了美国KDX金矿等四个项目。
矿业小而散的生产格局,必然造成矿产资源的恶性竞争和破坏性开采,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小型开发商的生产信息不透明,各地政府常行包税管理之下策,容易造成企业短期行为,最后政府可能背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安全事故等“遗留债务”。
引入行业竞争机制,提高行业集中度,引入私募基金、产业基金,建立矿业资本市场,以上市公众公司的行业规范和透明交易,可望给我国黄金业带来变革。我国黄金企业中,中金黄金、山东黄金、招金矿业、紫金矿业、灵宝黄金等公司均已在内地或香港上市,上海和深圳两地股市也形成了拥有40多家上市公司的有色金属板块。
在幅员辽阔、矿产资源分布分散、中低品位矿产居多的中国探索建立矿产风险勘探机制和矿业资本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它不仅可成为我国企业融资、并购,进行资本运作的平台,还可吸引国际矿业公司在此上市,释放人民币的投资功能。
矿业大国加拿大被认为拥有全球最发达、最成功的矿业资本市场,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现在汇聚了1400余家矿业公司,包括初级勘探公司、中级矿业公司及高级多元化公司,占全球上市矿业公司的一半以上。仅其创业板(TSX-V)就有1070多家矿业公司,总市值约87亿加元。多伦多交易所不仅是各国企业融资的场所,也帮助它们了解矿业信息、同业运营,或发现潜在并购对象,成为资本运作的综合平台和国际化经营的跳板。此外,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矿业资本市场也具相当规模。
我国的矿产开采总量居全球第二位。这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对我国矿业、黄金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和推进,自我模式创新中的国际借鉴十分必要,也是高效合作和有利于自我的构架。国内黄金矿业企业家经过国内自我和国际合作的实践后,颇有感触地认为这种模式对国家和企业都是极其有益的,是值得研究和采纳的。
4、以虚拟黄金储备增强储备资产调节灵活性,强化储备结构多元化架构,适时和适量调整我国储备观念和规模
政府(地勘基金、国家投资)和市场(风险投资、资本市场)两种机制的结合,将带来良好的资源发现效果。前者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后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我国新增黄金地质资源的开发速度和力度,仍将受到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黄金金融属性变化及产品价格波动等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之外,政府可以实行更具前瞻性的产业发展策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优先开发国外矿产资源,鼓励企业优先开发国内低品位金矿,甚至探而不采,将探明的黄金资源量(虚拟黄金储备)作为实物储备的补充,因为黄金这一特殊矿产资源,以长周期观察其价格呈上升趋势。这样,变地下死资源为活资源,相当于在一定价位上建立了外汇储备的“黄金买入期权”。
矿业人士认为,如果在未来20年,我国再增加10000吨黄金地质储量,建成50个大型黄金矿山,新增黄金产量500吨/年,则中国在应对未来的国际金融风暴中就占有了战略防御的制高点。

- · 中国9月增持18亿美元美国国债 仍为美最大债主 | 2009-11-18
- · 绿叶制药再次收购增持北大维信 | 2009-11-12
- · 先声药业增持江苏延申 下注甲流疫苗 | 2009-11-12
- · 增持冠捷科技 长城电脑或触摸要约收购门槛 | 2009-11-04
- · 增持冠捷科技 长城电脑或触摸要约收购门槛 | 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