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持虚拟黄金储备势在必行(4)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行
主动出击国际矿业资源市场
我国企业对海外金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及能源的投资、并购已有时日,但一直磕磕绊绊,所交学费也不菲。如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诺兰达矿业公司(Noranda)、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均告失利;最近,今年9月24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撤回对澳大利亚稀土矿业公司Lynas Corp的收购申请(原拟斥资2.52亿澳元收购公司51.66%的股份)。
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简单地给人家扣上保护主义的帽子就能胜出,而是我国需要进行政策平衡和机制变革,“走出去”与“引进来”并行不悖,同时,还须认清国际矿业市场的变化及投资对象国的惯例,并认识到资本的发言权有时会有局限性,手握外汇资金并不一定能买到资源。
保护政策培养不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企业,因而,产业界、学术界及决策部门不能不意识到,在重要资源保护性开采前提下的适度开放,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占领国际矿业市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通过矿业风险勘探机制吸引国内和国际资金,扩大我国矿业企业的资本化,允许境外矿业公司在中国内地股市融资、上市,形成更具规模的矿业板块,这将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强化人民币的投资功能。
矿业界人士认为,当今国际矿产市场已由商业关系(商品贸易)发展到了资本关系(投资),商品贸易提升到了金融交易,现货扩展到了期货,国内扩大到了国际。如果对市场的这些演变和其运行规则缺乏深入认识,我们还会继续碰壁。
大型国企寻找海外矿产资源,其明显的身份印记,即使不引起资源出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议会纠葛,也会在出让方董事会产生国家意志、利益冲突之类的争议。今年中铝巨资入股力拓(Rio Tinto)的夭折以及铁矿石谈判的不欢而散,都是例证。而以股权相对分散的公众公司形象、以更务实的商业伙伴形象出现在国际谈判桌上,无论其实际控制人是中国政府、中国国企或中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阻力必会弱化。
虽然障碍重重,但趋势不变。
“中国企业‘走出去’,参加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入并购整合,是历史必然,也是企业必然。”这是我国企业领导者的态度。主动出击,才不至陷于尴尬境地。我国在南海、东海油气资源划占、勘探开发中曾经反应迟缓、战略缺失,最终导致“合作开发”、“共同开发”的结局。
总结: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采不应是关起大门,而应是着眼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以生态友好、环境保护的态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矿产勘探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联。优先开发国际资源、优先开放开采低品位矿产,增持虚拟黄金储备,这样的策略符合现实需要。
现金变资源,外汇变矿产、能源和股权,这是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的重大战略布局,这种“走出去”的指导思想,符合我国和平崛起的全球发展战略,也将更好地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资源安全和金融安全。
各国官方黄金储备(2009年9月)
储备量(吨) | 占整体储备比例 | |
美国 | 8133.5 | 77.4% |
德国 | 3408.3 | 69.2% |
IMF | 3217.3 | - |
意大利 | 2451.8 | 66.6% |
法国 | 2445.1 | 70.6% |
中国 | 1054.0 | 1.9% |
瑞士 | 1041.1 | 29.1% |
所有国家* | 26297.1 | 10.3% |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金融统计通报黄金储备的国家

- · 中国9月增持18亿美元美国国债 仍为美最大债主 | 2009-11-18
- · 绿叶制药再次收购增持北大维信 | 2009-11-12
- · 先声药业增持江苏延申 下注甲流疫苗 | 2009-11-12
- · 增持冠捷科技 长城电脑或触摸要约收购门槛 | 2009-11-04
- · 增持冠捷科技 长城电脑或触摸要约收购门槛 | 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