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管局首度辩“热钱” 扩大流出是监管共识(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上周,国家外管局否认千亿美元热钱正在流入中国,他们认为市场估算热钱的方法不够科学。不过,如何管理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确是重大挑战。分析人士称,今年短期资本还将加速流入中国。
据此,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用扩流出而非管流入的手段,积极而非消极地、主动而非被动地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减缓外汇储备增加正成为监管共识。
热钱辨析
“公示新增外储数据中不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国家外管局官员上周表示。这是外管局首次正式向外界表达对热钱的看法。
市场分析去年有1670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方法是用“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不过外管局负责人表示,“绝不能仅作简单的扣除之后就宣称无法解释,甚至贴上热钱的标签。”
外管局负责人说,在分析外汇储备余额增加时,除考虑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个人、外债、证券投资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情况,以及外汇储备本身的投资收益、货币折算等因素。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由于相关管理要求,外管局目前还不能披露投资收益和货币折算的具体数据,但不妨碍选取有关数据作参照分析。例如,根据美联储编制的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指数变化,2009年美元汇率贬值8.5%,同时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全球储备结构数据,非美元储备资产占到近四成,那么2009年非美元资产相对美元升值必然导致以美元计值的外汇储备余额增加(即货币折算收益)。
又如,采用市场上常用的巴克莱全球债券综合指数收益率,2005-2009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4.8%,也可以推算出不同年份一定规模的储备余额可以带来的投资收益总数,也就是说在新增的储备数中有多少是来自投资收益。
对此,广东社科院长期从事热钱研究的专家黎友焕亦表示认同,但他认为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中的热钱成分很多,而且新增外储中“不可解释部分”仍在增多。
一位外管局人士表示,服务贸易、个人、外债、证券投资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中,可能有不少也是境内机构和个人倒腾的资金。
譬如,我国日益多样化的对外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活动;经常项目下的个人汇款和职工报酬汇入等,都对汇率预期和本外币利差较为敏感;加之我国有数千万侨民和境外务工者,相关资金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较大。
包括外贸进出口中提前或者推迟收付汇,以及出口收汇后是结汇还是持有外汇,进口付汇时是购汇,还是使用自有外汇或者借外汇对外支付,也都是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但对市场价格信号异常敏感,考虑我国每年上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这部分与贸易有关的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也不小。
如目前外汇储备增加就与企业正常财务运作的结果亦有关。当前境内一年期美元与人民币贷款利率存在三四百个点的利差0.95%,企业借美元对外支付(即负债美元化)是种理性选择。
一位外管局人士说,如果简单按照 “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的估算方法,上述资金的流动都有可能被划入热钱流入之列。
1 | 2 |

- · 中美摩擦的不是贸易而是汇率 | 2010-02-10
- · 剔除估值变动710亿美元 外管局调整外储统计方法 | 2010-02-09
- · 国家外管局高调否认去年涌入热钱1670亿美元 | 2010-01-20
- · 高信贷比热钱更具威胁 | 2010-01-14
- · 外管局理应大张旗鼓地“选秀” |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