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管局首度辩“热钱” 扩大流出是监管共识(2)
其实,热钱(短期投机资本)和冷钱(长期投机资本)二者可以互相转换。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决定了投资者选择投资还是投机,国内投资环境好,热钱可以变冷钱,如前期许多外商来华投资企业外方长期不分配利润或者分配利润不汇出,而转为再投资;投资环境恶化,则冷钱有可能变热钱,如金融危机中,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为救助境外母公司而撤资转股。
上述外管局人士说,目前流入的资本大都是做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赌人民币升值与套取利差的意愿可能并不大。事实上,澳元无论是汇率还是利息的上升幅度都要超过人民币,但资本仍流向中国。
拓流出 促平衡对策
基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短期投机资本还会加速流入国内。
“近期美元利率持续走低,银行、企业、个人等涉汇主体倾向于将境外资产调回并结汇,也不乏部分境外投机套利资金假借贸易、个人、外商投资等渠道,采取分散、渗透的方式流入。”外管局负责人说。
不过,随着国际市场的企稳回暖,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机会颇多,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国际板今年可能开板,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资金也可以流出去。此外,外管局批准QDII额度提速,企业的外汇收入不再强制调回国内等新政策,也将进一步加速资本流出。
国家外管局官员称,用扩流出而非管流入的手段,积极而非消极地、主动而非被动地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减缓外汇储备增加正成为监管共识。
就此,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说:“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是拓宽资本输出的渠道,还有可能用资本项目逆差冲销经常项目顺差,进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这也是近期一系列外汇管理新政策的思路。如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新政,研究企业出口收汇存放境外,便利企业对外支付。取消对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允许企业自主决定境外投资利润的使用等。
进一步满足个人经常项目用汇需求,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有序拓宽对外金融投资渠道等等,也可以有效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为外储减压。可能的政策选项还包括增加汇率弹性,减少无风险套利的跨境资金流入;进一步理顺涉外税收制度,减少因税收政策差异而对外汇资金流入的过度激励。
可是,黎友焕的担心是“拓流出”政策成效有限。他举例说,《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作用就不大,由于要求实名制,拿罗湖口岸来说,没有谁愿意用真实姓名换汇,“与其那样,不如随便找个街头小店就能换汇”。
1 | 2 |

- · 中美摩擦的不是贸易而是汇率 | 2010-02-10
- · 剔除估值变动710亿美元 外管局调整外储统计方法 | 2010-02-09
- · 国家外管局高调否认去年涌入热钱1670亿美元 | 2010-01-20
- · 高信贷比热钱更具威胁 | 2010-01-14
- · 外管局理应大张旗鼓地“选秀” |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