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商的幸福与烦恼(2)
张斌
17:37
2010-07-21
订阅
 1  |  2 

王先生的烦恼

王先生的境遇和李先生则是天壤之别。

2003年,一篇关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报道吸引了王先生。文中传递了一个信息:2003年6月18日,中泰两国签署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决定从2003年10月1日率先在两国之间对188种蔬菜和水果产品实行零关税。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重型炸弹,冲击着我的思维。既然开始与东盟国家互免关税,这是个机会。”王先生回忆,他锁定泰国和新加坡市场,立马出去考察。

到底中国水果在海外有多大的市场?能赚多少差价?有没有风险?王先生心里也没底。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山东梨卖到新加坡和泰国之后,价格翻了好几番,出口商赚了100%的利润。

“成都的丰水梨也不错,只是当时市场对成都水果认识不多而已。”回国之后,他马上着手扩展海外市场,并对国内的猕猴桃、柑橘和丰水梨进行技术改良。由于技术好、占领市场早,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免税的地域扩大,水果畅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王先生由此成为水果出口大亨,一年出口量达200多柜(每柜20多吨)。

泰国的香蕉海运经香港转口,在广州分流,再到内地的时间一般要8天。不用担心水果的保质期,因为泰国装柜之时还青涩,放了8天之后刚刚熟透。但娇嫩的成都水果经不起这样折腾,在路途上颠簸8天,水蜜桃到了泰国之后早就化成水了。

王先生说,从成都出口的水果,一般都是空运。按公斤计算,到新加坡,6吨以上的水果计价为6元人民币/公斤,6吨以下的是6.5元/公斤,泰国则为10元—10.5元/公斤,海运则以柜为单位,价格要便宜得多。为防止飞机抖动震坏水果,1公斤水果要支付1.8元—2元的空运包装费用,王先生介绍,一年他要支付720万元—800万元的空运包装费,出口还要承担商检费用,一次一个单项的抽样检查就要花150元。

“现在出口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王先生说。

以台湾为例,一个品类就有20多家大陆出口商经营。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每年,王先生在水果生产基地投放金额最少为1000万元,包括农资投放、技术和管理投资,公司还派遣人员到海外学习,为基地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了保证质量,公司还专门安排了质量监督巡视员,并设置了生产预警机制。“每一个环节都是很严谨的,投入一分钱也不能省。”他说。

说到最近的汇率变动,王先生最为头痛,因为这个不可预测。上一次,2007、2008年的时候由于汇率的调整,公司亏损了近30万元,最近结账,因为汇率变动,公司又要为此多付几万元。

现在和客户签订的合同中,王先生增加了一个补充协议:每个月做一次价格调整,若汇率波动幅度达到1%—2%,则提高卖价。

但是无休止的涨下去也是不行的,“若价格再这么涨下去,经销商会中止合作。”王先生预计,今年下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销量会整体下降20%。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