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直投未来选择项:取消或改革(1)
肖君秀 申兴
2010-08-31 07:01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肖君秀 申兴 在券商直投 (证券公司旗下的直接投资公司,即股权投资)备受“利益输送”质疑的风口浪尖上,券商和监管层再也“坐”不住了。

本报获悉,近期证监会已经从各证券公司调阅了直投的相关信息,以便更深层地研究和审视这项业务。“主要是评估甄别一些风险,看到底这个行业还需要做点什么。”知情人士称。

面对各种质疑和指责,“当事人”证券公司打算坦然面对,拟共同推出行业公约来以示正身,“这其中包括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等10来家大型券商。”了解此事的人士对记者透露。

招商证券副总裁汤维清称:“不能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都泼了,总得有人来说这里面有个很好的孩子啊。”

券商直投再次开放已有近三年时间,部分项目通过创业板IPO获得数倍甚至数十倍高收益,“直投+保荐”的模式被质疑利益输送,甚至与PE腐败联系在一起。不过,前段时间曝光的中信证券谢风华、国信证券李绍武案,均是保荐人的PE腐败,与券商直投没有关系。

券直投受上述种种质疑和负面影响,使得这项业务走到了十字路口。券商直投会像2000年的开放一样以取消告终,还是继续推进完善,充满了未知数。

取消直投?

一家券商直投公司的高层透露,目前市场上激烈的反对声音不绝于耳,建议取消券商直投已不仅仅是个别声音。

在谈到券商直投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所所长吴晓求称:“原则上不能做,有重大关联影响。”他的理由是“治理很差,信息披露不完善,影响公正性”。

券商直投项目一般是Pre-IPO阶段的投资,目前已有超过十家过会,其中90%是“直投+保荐”的形式。创业板现在正是造富时代,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使得以Pre-IPO形式进去的券商直投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在香港和美国市场,券商 “直投+保荐”是很普遍的现象,该业务的收入占国外成熟券商总体收入较大比重。英皇证券研究部副总裁林建华认为,券商直投被质疑根源在于内地创业板巨大泡沫产生的财富效应,而该业务本身属正常业务。“内地的资金实在太多了,创业板刚刚开通,还不成熟。在美国和香港,创业板当中有很多每天都没人买卖的,退市的也很多。”林建华说。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