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在历经金融危机的短暂休整后,艺术品投资再度焕发容光。2010年,各大拍卖行春拍捷报频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6月3日晚黄庭坚的《砥柱铭》经过半小时的激烈竞夺后,以3.9亿元成交,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4.368亿元人民币,打破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纪录,更是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新纪录,中国书画亦跨步迈入亿元时代。
在史无前例的热度背后,除了中国投资者出于投资爱好或者保值增值的目的以外,本报采访发现,有部分企业通过拍卖介入的“秀”,踏上一条避税暗道。
千亿囤积
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以近20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历年单季拍卖最高纪录;5月18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人民币的前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6月5日,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超过人民币33亿元,创中国艺术品单季拍卖最高纪录。
2007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曾经火热一时,后因金融危机有所回落。“今年春拍市场的持续升温,显然与股市、楼市调整有一定关系。”2002年从证券市场转入拍卖行业的拍卖师庄先生称,“不差钱”以及投资渠道的狭窄,令大部分资金只能投向股市和房地产,当这两个市场形势不乐观的时候,资金就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和增值方式。
有“法人股大王”之称、高调介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刘益谦,2009年曾豪掷12亿投资艺术品,今年6月1日又现身北京保利春拍现场。
他认为,高价藏品往往象征着收藏者在藏界与市场中的身份和影响力,即使不能增值,至少可以保值,所以,在众多投资领域里,艺术品投资可以算是难得的、既能保本又较安全的投资产品。
他透露:“一般而言,艺术品投资平均年收益率在22%”,但事实上,在其藏品中翻倍的已不在少数。在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后,他预言:艺术品投资市场将是下一个崛起的新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 《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约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登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摩艺术品投资指数”创建人梅建平表示,艺术品投资市场未来能和股市、楼市并驾齐驱成为投资市场“第三极”。艺术品投资的短期波动性比股市、楼市小得多。在过去50年中,艺术品投资的年均投资回报率为10%,股市为10.4%。
梅建平同时表示,在艺术品投资领域,中国的收藏家和投资者们都无疑是初学者,但中国市场和投资者具备与国际大买家抗衡的潜力和资质。
2008年以来,中国以及中国藏家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 “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2009年,北京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创下103亿元人民币的骄人战绩。今年4月苏富比为期一周的拍卖会上,创中国印章和御用珠宝历史最高拍价的匿名买家亦是中国人。苏富比中国和东南亚部高级主管仇国仕曾表示:屡创历史天价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陆买家的进入”。
投资路径
徐先生是上海某画廊经理人,尽管画廊有着卖画的营生,但其主业却是为企业客户代做收藏及艺术品投资。其拥有不少江浙企业客户,“他们有他们的需求”。
“没有大钱不要做艺术品投资,如果没有大钱,那起码得有一家公司。”徐先生表示,艺术品投资是个黑洞,从买卖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有成本产生,作为持有人,需要有一种现实的心态。
据其介绍,投资艺术品有各种成本,其中一种是拍卖手续费,即拍卖行向买家和卖家收取的费用。各行手续费有很大差别,但普遍会达到拍卖价格的20%或更多。
“这个成本主要是公开拍卖的形式。”徐先生介绍,在拍卖行的操作非常简单。只要在拍卖公司登记公司名称以及缴纳为数不多的保证金就可以参与竞拍。而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资金量不足以直接竞拍到满意的作品,因此更愿意选择画廊或者网络交易。
1 | 2 |
- 洛克菲勒家族来京投资房地产 2010-06-15
- 申万:政策变化或带动股市筑底成功 2010-06-14
- 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或致投资节奏放缓? 2010-06-14
- 欧美股市双双收高 “世界杯魔咒”不再? 2010-06-14
- 262万美元定音 巴菲特天价午餐再创新纪录 20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