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监会放权 机构产品发行有望“报备制”(1)
1 | 2 |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以上改革成真,这将是继10月30日公布《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审批暂行规定》之后,中国证监会有可能进行的又一次行政监管“放权”,而且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它所涉及的改革深度几乎前所未有。
也正因如此,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还表示,为防改革之初出现的“混乱”,获得产品发行自由的券商和基金公司还将接受证监会的“窗口指导”。
然而,本报未能从证监会得到有关此项改革的任何评论。但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表示,上述改革 “符合证监会在监管制度改革上的长远思路,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放松监管尺度
“我们一直都有一个困扰,那就是产品设计好之后却常常因为审批原因迟迟未能发行,并因此而失去了最好的市场机会。”申万巴黎基金公司产品与金融工程总部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即使产品的所有内容、一切细节都符合规定,仍然需要等待批文才能发行,而有时候,获批的因素除了产品自身之外,甚至还要符合监管部门对整个市场环境的判断。
实际上,类似的烦恼在许多基金公司和券商的理财产品设计人员身上都能找到。
很显然,机构们都十分希望得到更加自由的业务开展空间,然而出于控制市场风险的考虑,中国证监会一直限制着券商和基金公司的产品推出步伐,甚至有时会用暂停审批的方式调控市场资金供给。
不过,北京某大型券商的部门负责人近日告诉本报,从证监会有关部门获得的消息表明,审批制度又将进行深化改革,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的产品可能将取消行政审批,而只需要在监管部门进行报备。
另一知情人士也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证监会的确正着手放松对券商和基金公司在业务上的监管尺度,“这一方面是出于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增加市场信心的考虑,另一方面也说明机构们,尤其是券商的风险控制能力已有很大改善,能够自主面对风险了。”
“目前证监会有关部门已经在讨论放松监管尺度的具体内容,并与一些机构作过沟通,不久还会在适当时候以座谈方式在业内征求更多意见。”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说,“在思路成熟后,证监会将会把意见提交国务院,最终由政府高层决定行政审批是否取消。”
同时,行政审批的逐步取消也有利于减少证监会的“寻租”隐患。
不过,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在取消行政审批后,证监会还是会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隐性调控机构发行理财产品的节奏,至少在开始阶段会如此。
从以行政监管为主向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我约束有机结合转变,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机制正在逐步走向更成熟的管理体系。
1 | 2 |

- · 曾轶可“虚火”盛 | 2009-08-13
- · 女子醉悬高楼惊动谈判专家 12楼窗外呆两个半小时 | 2009-08-13
- · 千万富翁二奶携女索百万遗产 发妻拒认其身份 | 2009-08-13
- · 广州首现甲流重症病例 17岁中学生仍中度昏迷 | 2009-08-13
- · 谢晋遗孀诉宋祖德案开庭 律师辩称博客被“黑” |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