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外资、老牌券商落败2009年IPO 平安、国信、招商赶超(1)

订阅
07:22
2010-01-21
黄利明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利明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IPO重启与创业板揭幕,券商的投行业务竞争暗流涌动,外资、老牌券商在排名中落败。

根据WIND数据统计,中金、中信继续毫无悬念地瓜分IPO保荐承销收入的前二甲位置,分别获得10.97亿元、6.74亿元的收入。

平安、国信、招商凭借对创业板项目的前期积累而紧随中金、中信之后,3亿元至4亿元的区间门槛成为IPO保荐承销的第二梯队。值得一提的是,以银河、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为代表的老牌券商以及瑞银、高盛高华等外资则是纷纷衰退,国泰君安甚至是在IPO项目中颗粒未收。

未来的IPO保荐承销项目中,国际板的推出将是众多投行特别是中金、中信争夺的新舞台;而以深圳为据点辐射全国的平安、国信、招商甚至光大,将正式取代老牌券商,成为新的IPO中坚力量。

中金、中信领头

去年7月,IPO在暂停9个月之后重启。因此,实际保荐承销项目的时间仅为半年。

不过,由于10月底创业板的全面加速启动,创业板企业最终发行42家,占据了全年111个IPO项目的1/3多。虽然中金在创业板项目中未有斩获,中信亦仅小试牛刀,但“以大为美”的投行项目中,中金依然以保荐承销3家主板项目而再次成为承销金额与收入的冠军;中信则位居次席。

相比于2007年IPO上市潮,中金从占IPO承销与保荐费总收入比重 的 24.57%下 降 到 2009年 的20.64%,中信证券则从16.66%下降到12.69%。

最近两年,随着主板大盘股上市资源越来越少,未来红筹股回归以及国际板中吸引的海外企业A股IPO将是大投行争夺与施展拳脚的新舞台,这也将直接决定2010年IPO的势力格局。同时,大投行也开始进入中小项目的竞争。比如,中信证券依靠“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面开花的思路,在拿下中国中冶主板上市后,还分别操作了两个中小板、创业板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在卖方业务延展的同时,部分投行也开始采用买方业务与卖方业务打通的方式进一步获得高额收益。

例如,在进行保荐承销项目的同时,中信、海通等券商还借助作为保荐承销机构的优势,见机进行直投业务,参股欲上市企业。

其中,中信证券通过全资子公司金石投资突击入股的方式,持有机器人320万股,如今市值约2.3亿元;持有神州泰岳210万股,市值约2.5亿元。两者相加,中信证券借此直投市值浮盈约4亿元。另外,海通证券通过全资子公司海通开元投资持有银江股份150万股,成本仅为750万元,如今市值却已超过4000万元。

虽然这种突击入股的方式尚存争议,但未被禁止,因此成为券商新的利润来源。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