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华能收购大士600天(3)

订阅
07:47
2009-12-23
邹卫国

一套方案是中新电力和大士能源合并。

不过这在新加坡没有先例。此举先后在新加坡的税务局和财政部进行过讨论,不过最终被推翻。

华能最终采取了现在的这份重组方案:重新设立公司,对大士能源的电力资产进行收购。

大士能源旗下设立了新公司——大士发电有限公司,新公司贷款收购大士能源的电力资产,大士能源将获得的资金贷给中新电力,中新电力则用此资金归还贷款。

由此,节税的策划完成。相关收购属资产收购,相关财务费用将得以在税前抵扣。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落实到具体工作上,这就构成了一项极其庞杂的工程:由于收购主体变更,所有合同都必须重新签订;这种调整,同样必须取得所有债权人的同意。

这些调整直到2009年8月底才得以完成。节税行动也最终成行。不过,这个时候,华能面临的问题是,巨额的到期贷款怎么办。

海外银团贷款到期的半年前,华能展开再融资,再融资的利率非常重要。大士能源45%的电力用于零售,零售就面临价格竞争,这本质上是成本竞争,而资金成本对于发电成本的影响很大。

不过,随着大投行的倒掉和全球金融危机继续发酵,融资条件已经恶化。华能方面与境外银行进行的两个多月的艰难谈判并未奏效。境外银行的信贷政策更加审慎,无法再按照2008年3月收购时的意向融资条件给大士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在始终无法与境外银行就融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后,华能遂解除与境外银团的融资委托。

磋商之后,华能委托中国银行,在“内保外贷”融资方案下,进行了总额32亿新元、期限为15年的融资安排。

这被证明是一个明智之举。经初步测算,这笔融资安排使华能15年内可节省约30亿元人民币利息净支出。

有竞争力的融资方案是华能成功的关键因素。华能国际总会计师周晖说,资金的支持非常重要,这样使得大士能源的成本比竞争对手要低2个百分点。

整合

现在,华能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玩转到手的资产。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而言,海外资产的管理和运作鲜有成功范例,并时有丑闻发生。

华能进入后,保持了大士能源人员以及组织机构的稳定。但这并不表明其在整合方面没有动作。

华能没有派驻新的员工进入大士能源,华能也认为日常运营不应该成为管理的重点,然而,来自于华能的控制,无疑已经渗透到了大士能源业务的关键细节。

华能可以随时进入大士能源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大士能源每个时刻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以图表的方式显示,输入日期,则可以随时调出历史记录。每一刻的交易都在监控当中,而华能可以在任何异常发生之际,随时向大士能源方面了解情况。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