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矿产资源整合“云南模式”尚有局限(2)

订阅
07:21
2010-01-27
杨兴云

 

改革

契机终于到来,2002年,云锡公司在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划转到云南省管理的同时,又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深化国企改革试点企业。

“正是在此基础上,云锡公司拉开了资源整合的序幕。”董荣兴表示。2002年8月23日,原来属于地方的6矿2厂等8个国有企业成建制划转云锡集团公司。

其中尤其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事件是,按照“五统一、一独立”原则,即统一规划布局、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产品流向,独立核算,云锡公司将个旧地区15户民营矿山企业纳入国有企业正规管理。随后,“个旧模式”被国土资源部向全国推广。

在此基础上,云南省还总结出以委托加工为纽带的“迪庆模式”以及以赎买退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兰坪模式”。2002年,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牵头,云南省政府成立了整顿规范开发矿产资源秩序办公室,一场资源整合大戏由此拉开序幕。

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推广整合,迅速提高了云南省矿产资源的行业集中度。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11月底,云南基本完成对28个省级重点矿区的整合,占省级重点整合矿区的96.6%;完成对全省各级确定的624整合矿区的整合,占全省整合矿区的93%。金、锡、钨3个矿种的整合任务全面完成。

通过整合,云南省74%的锡资源储量集中到云锡集团,60%的铜资源储量集中到云铜集团,64%的铅锌资源储量集中到冶金集团、金鼎锌业公司和祥云飞龙公司,71%的铁矿资源储量集中到昆钢集团和禄丰德胜钢铁公司,50%以上的磷矿资源储量向云天化集团、南磷集团、龙蟒集团集中,优质煤炭资源逐渐向云南煤化工集团等煤化、煤电、煤焦一体化骨干企业集中。

局限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固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急迫的问题,但任何一种模式似乎都不是万能的,或者说都不可能拥有包治百病的功效。

云锡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初整合15家市属民营矿业企业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与云锡公司矛盾冲突最急迫的那部分,一些更不好处理的尾巴则留了下来,这15家之外还有大量“散兵游勇”。

“目前云锡公司范围共有矿权59个,而属于云锡公司的只有12个。”董荣兴表示。同样的问题在云南矿产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现在矿产资源的管理依然可以用‘乱象丛生’来形容。”云南驰宏矿冶公司采选厂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与驰宏公司毗邻的地界就有两支经过地方政府批准的合法的采矿组织。其一是会泽县武装部以“以劳养武”的名义组织起来的近千人的民兵采矿营,其二是当地矿山镇经济开发公司将矿权转包给私营老板。

述两家采矿队伍,不时在采矿坑道与国企驰宏公司的职工“会师”。

对此,会泽县国土资源局分管矿产资源的王副局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并不讳言。他表示由于各自矿权并未对采矿区域进行明确界定,因此引发越界开采、交叉开采等问题,实属必然。

他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由驰宏公司收购上述两家的矿权,“在矿石价格低迷的时候,我们曾经向驰宏公司提出过上述建议,但他们没有回应”。

对此,驰宏公司有关人士私下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些采矿组织有地方政府的幕后支持,常常狮子大开口,“价值100万的资源往往叫价500万,甚至5000万,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收购就变成一种变相的敲诈,双方的共识又如何能够达成?”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认为,认真落实中央巡视组关于云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反馈意见,迫切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冉玉兰说。

据悉,为了摸清家底,云南省近期全面启动了矿业权数据库清理工作。目前,探矿权、采矿权统一数据库相关资料已分发到全省各州市,与此同时,还下发清理过期证告知书共计2181份。其中,探矿权1295份、采矿权886份。

“矿产资源整合‘云南模式’的局限,除了应加大市场化的力度之外,根本上还在于如何从一个更高的发展趋势上看待和处理‘国进民退’的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的位置摆对了,问题自然就好处理了,同时也才不会留下缺憾。”西南地质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