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放养”转“圈养” 行业管理实施细则出台(1)
余德
2010-09-23 12:43
订阅
 1  |  2 

记者 余德 央行网站昨日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细则》”),这是今年6月14日发布的管理办法的更进一步明确与细化,《细则》也充分体现了监管层对于第三方支付加强管理,保护用户权益及规范行业发展的意图。

新发布的《细则》中对客户备付金的定义、涵盖范围、使用、权属、监管及报告、先行赔付等制度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这将解决支付行业中资金沉淀管理的法规基础问题。这一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也应企业主攻方向不同而分为两类。

其中,对于基于个人用户应用的企业而言,备付金则将对其商业模式提出的新的考验——在对个人用户收费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并找到合理的赢利点——对于这样的企业而言,沉淀资金产生的效益是其主要价值。

“《细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将是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细化与明确,对于整个行业是好事”,支付宝公关经理陈亮表示,支付宝认同与支持对行业加强监管。

据记者了解,支付宝目前备付金沉淀规模约在100亿左右,依《办法》规定,“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支付宝将拿出10亿以上的配套资金配合这一规定。

“对大家都一样,10亿元配套资金对我们不是难事”,陈亮表示,但这一规定对更多的主要面向个人用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对于定位行业应用,服务企业用户的支付公司而言,则不会因此而受明显影响。“我们系统内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当天流入,当天流出,有时候我们甚至还会帮客户垫款,所以基本没有资金沉淀,备付金对我们没有影响”,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CEO关国光对记者表示,服务企业用户,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实现资金流转效率的提高,从这一角度来看,备付金制度对此类公司而言,甚至还是好事——对加快资金流转。

另外,《细则》在反洗钱制度、岗位职责、可疑交易监测的技术条件等方面亦做出了相应规定。

在应对洗钱、欺诈等违法行为方面,显然支付企业、金融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多方应进一步提升合力效应,才能起到更为明显的效用,“现在细则出台,也从政策层面上,为支付企业与多方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制度化的桥梁和保障”,一位支付业人士表示。

从主观上看,有规模的支付企业不可能故意从事洗钱、涉赌、涉黄等违法行为。所有的企业基本都有着较为完备的内部监察,但支付企业的客户往往拥有多级下属关联公司,“如仅凭支付公司一力去追查下面所有层面的资金往来,这既不合情亦不合理”,该业内人士表示。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