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两度免缴红利 国资委或设利润底限(3)
闫薇 席斯
2011-01-15 08:35
订阅
 1  |  2  |  3 

那么,上述财政部人士所指的中国联通手中的不良资产又指什么呢?

上述分析师认为,中国联通与网通合并后,增加了固网优势的同时,带来了两个包袱。一是即将退市的无线市话(俗称“小灵通”);一是需要安置的大量人员,使其人力成本提高。

翻开过去三年的年报,可以看到对于小灵通可能带来的资产减值,中国联通早有预计。中国联通管理层在2008年末就已预期该业务在未来三年内将逐渐终止。2008年底,中国联通对无线市话业务相关设备计提了约人民币122.5亿元的减值损失。2009年底,该集团对无线市话业务相关设备进行了更新减值分析后,维持同样数额的减值损失。

同时,合并中国网通之后的联通集团,拥有员工50多万人,员工的安置问题为其增加了负担和人力成本。

中国联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拥有优质网络等资源,在利润上,中国联通仍然无法抗衡中国移动,后者仍然具有规模优势。我们的收入仅仅相当于中国移动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受固网语音业务下滑以及本公司3G业务处于发展初期,收入无法弥补成本的增加。”

比较2010年前三季度三家电信运营商的业绩报告,在盈利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保持了同比增长,只有中国联通同比呈现大幅下滑。

中国联通从诞生开始就肩负着防止中国移动垄断,充当竞争对手的使命,也因此,比较来看,其天生显得弱小。为了这个竞争对手能够长大,行业监管者工信部通过非对称管制的方式扶植它,中国联通成立之初,政府就在资费上给予倾斜,实行与中国移动非对称的管制政策。出资人国资委则从政策上给予宽容。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国资委还能允许中国联通这种“一直在投入,始终未有回报”的状态多久?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已经下发了针对联通的2011年度最低盈利目标,可能是数年来最为严厉的一次。

(本报记者康怡对本文亦有贡献)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