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鹿”损失知多少(1)
1 | 2 |
网络版专稿 投资者报 记者 熊翠红 近日贵州茅台的跌破百元,让投资者对一向在食品行业中保持高景气度的白酒业的信心下挫,这是否显示三鹿事件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影响很难判断,但三鹿事件不仅对国内乳制品行业形成短期大利空,更引发对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不信任感上升。
受人民币升值和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加上三鹿事件,乳制品企业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据了解,除了蒙牛、伊利、光明、三元主营业务是乳业,在外资并购事件中风声水起的娃哈哈、汇源也有涉及乳业。另外,维维股份、安琪酵母、新希望、SST亚华、新农开发、金健米业、工大高新、新华百货等,都是兼营乳业的上市公司,除了新华百货外,本身都是农业公司,多元化战略介入乳业。因为三鹿事件,这些上市公司受牵连,但因乳业在主营业务中所占比例不同,受出口冲击不同,所受实际损失也大小不一。
兼营乳业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兼营乳业比重大,且有出口:包括新希望、安琪酵母、维维股份。
其中,尤以新希望的乳业比例高、出口比重大。2007年乳业占比24.19%,其中乳业收入110,662.94万元,出口占比14.49%。
安琪酵母是酵母行业龙头,2007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中国酵母总产量的50%以上、出口量的30%以上。安琪酵母的主营业务是酵母,乳业的比例很小,2007年乳业占比不高,仅为3.30%,乳业收入为3,503.14万元,出口产品也非乳业,但因为出口比例高达28%,最可能被海外市场“错杀”。
维维股份的乳业比重大,08年由出口转为不出口。2008年,维维股份乳品占主营业务的比例扩大,从07年的34.18%提高到08年中期的39.53%。在出口方面,07年出口数额不大,仅115.15万元,且出口比例小,不到0.04%,08年中报显示无出口。
SST亚华算是不折不扣的乳业公司,2007年乳业比例高达94%,而2008年这个比例更高,达98%以上。其中,07年乳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6150.40万元,种业收入为7305.55万元,乳业毛利率为45.92%。出口方面,07年上半年出口额486.72万元,出口比例小,不到1%,08年由出口转为不出口。
第二种情况是,经营乳业比重小,也不出口:包括工大高新等四家上市公司。
在分析兼营乳业的上市公司所受三鹿事件的影响时,主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乳业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重、该业务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大小,二是乳业是否出口、乳业部分主要包括奶粉还是液态奶。一般来说,所受影响最大的,是乳业比重大、出口比重大的公司。假设出口归零,企业利润会减少多少?
三鹿事件给乳业带来的损失暂无法估算。中投证券分析师黄巍认为,由于问题主要出在奶粉,而非液态奶,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的恢复要慢于液态奶。由于蒙牛的奶粉比例相对小,受创恢复会更快。她认为,主营收入90%以上来自于液态奶的蒙牛最先度过危机,接着是以鲜奶为主的光明乳业,而利润22%来自于奶粉的伊利恢复速度最慢。但实际上,市场可能没这么理性,消费者可能因此对所有乳制品、甚至是其他大众消费品产生抵触情绪。
由上分析,乳业占比最高的前三家企业,依次是SST亚华、维维股份、新希望;乳业收入前三依次是SST亚华、新希望、维维股份;其中,SST亚华的乳业早已是亏损部分、新希望的乳业也不是盈利的主要来源。
另外,出口比例最高的是安琪酵母、新希望、SST亚华。其中,兼营乳业受出口影响最大的当属安琪酵母,出口比例高达28%,而新希望出口约15%,SST亚华比例相对小,不到1%。
综上,SST亚华、新希望、维维股份,这三家公司所受三鹿事件的冲击更大。其中,SST亚华正由乳业变身房地产公司;新希望乳业的损失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不大,因为长期以来都是民生银行的投资收益支撑着公司业绩,新希望做液态奶,恢复相对快;而维维股份做奶粉,恢复相对慢,但乳业损失的市场份额可以由其豆奶业务补充。另外,有少量乳业业务、出口比例却高的安琪酵母,其出口的酵母最可能被海外市场“错杀”。
受冲击相对最大者:新希望、维维股份
新希望:乳业损失对整体业绩的拖累不明显。
新希望的乳业本身面临亏损,乳业危机无非是给公司“雪上加霜”,作为民生银行的“影子股”,新希望乳业的冲击依然由投资业绩支撑。
1 | 2 |

- · 保密局:力拓间谍活动6年 致钢企损失7千亿元 | 2009-08-10
- · 上市公司半年报 | 2009-08-07
- · [专题]上市公司半年报剖析 券商表现最好 | 2009-08-07
- · 超预期行业? | 2009-08-06
- · 何处寻找超预期行业? |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