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药企进退两难(2)
1 | 2 |
进退的学问
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品并非由厂家申请,它是由一个专家委员会在医保目录甲类(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价格适中的药,由国家统一制定)基础上筛选而成。
目前,国家尚未公布基本药物目录入选品种,但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成都康弘、江中药业、北京同仁堂、天津天士力、西安正大、甘肃普安等药企均有独家产品(中成药)成为候选。
目录中有相当部分的品种非独家生产,以板蓝根颗粒和牛黄解毒片为例,生产厂家多达400。“生产厂家有400多种的,一般是没有做工作的。”一位长期关注新医改的专家介绍说。
在他看来,什么品种该进入目录,什么样的应该退出,这里面大有学问。
一位医药企业人士详解了其中的“奥妙”:如果是独家品种,在政府制定该药价格的时候,企业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可以瞒着多报点”,这样即使采取“微利定价”,也能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而那样以药店销售为主、以广告效应拉动为主、以大医院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品种则会选择不进入目录。将来能真正受益的则是独家品种且在医院销量不高的基本药物。
为此,有专家给企业支招:独家品种可以放心进入,如果是非独家品种且价格高于同类产品的,应该立即退出。
“退出相对容易,进入难些。”上述专家认为。由于基本药物目录初拟在4月份公布,目前再补进目录已不太现实,当然如果要退出的话则可以“做工作”。
“要找对人”。上述专家提醒,有时候甚至要弄明白这个司长和某某处长的微妙关系等等。
长期研究医药企业政府关系专家耿鸿武介绍说,当前的医药销售已经不单纯是“找市场”,而是不仅要“找市场”,还要“找市长”。
在他看来,医药企业的政府公关应分为三个部分:招标、物价、医保三个环节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的“第二道生命线”;公安、工商、药监、药检应该关注和重视;科研、生产、建设往往是企业忽视的,它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层。
1 | 2 |

- · 新医改目标仍是“看病难、看病贵” | 03-27
- · 新医改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将取消 | 03-27
- · 国家基本药物委员会酝酿组建 |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