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毛巾大王押宝新能源 “光伏”大餐仍是未知(2)

订阅
2009-09-16
赵红梅

目前,孚日集团有两大光伏项目:以德国一家公司共同出资50%设立的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首期项目投资18.6亿元,建设规模为60MW的薄膜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因为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基础生产原料成了众矢之的。自2006年以来,受市场虚高价格与短期暴利诱惑,国内掀起了一波多晶硅项目的建设高潮,产能严重过剩。

对此,孙日贵告诉本报说,孚日股份涉足的光伏产业分为两块,其中多晶硅一块,主要是与德方企业合作,销售渠道主要以出口为主,且初期几年由德方负责销售。而另一块是金属薄膜电池业务,则是更为先进的二代技术,不仅成本降低20%,而且污染更少。

节省资源、科技含量高的光伏产业让众多纺服企业“着了魔”,杉杉、江苏阳光、华芳纺织等纷纷选择在这块领域开疆托土。

而原本是传统纺织服装类的上市公司一旦沾上“新能源”的排头,股价也开始鸡犬升天。

“原有纺织业务发现到现在,空间很难再保持高增长,希望进入多晶硅行业,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江苏阳光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

杉杉集团则宣称彬彬要在未来几年做成世界第一的锂电池原料供应商。

海通证券一位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国内先后有上千亿元资金涌入光伏产业,公司一经“新能源”概念包装股价立刻扶摇而上,但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有核心技术者获暴利,低水平重复建设者“啃骨头”赚加工费。主要原料多晶硅一直被海外市场垄断,90%以上的多晶硅依赖进口,并且90%的光伏产品只有出口才有销路。“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企业蕴含涵着极大的风险。

“已经实现产出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是与德国公司合资的项目,这家公司已经承诺三年内产品包销。”孙日贵说。
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埃孚光伏项目的利润仅有6-7个点的利润。

想凭借新能源分一杯羹,已解纺织服装业业绩低下的困境,目前来看,一切仍是未知。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