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贝甜:小生意做的优雅点(2)
中国式面包
电视剧《我的名字是金三顺》中所描绘的西点大师金三顺,可以在巴黎贝甜的历史中找到蓝本。1945年,许昌成在韩国开设了第一家面包公司三立食品,27年后,儿子许英寅从美国著名烘焙学院AIB毕业,开办了一家小食品公司Shany,父子都生产大众类的低价面包,给超市供货,一度成为竞争对手。直到1998年,许英寅接手父亲的三立食品,同时整合很多小品牌,成立了SPC集团。
1988年,许英寅在韩国开设第一家正宗的法式面包店ParisBaguette,当时的韩国市场也非常落后,几乎所有的面包店都叫面包堂,ParisBaguette让很多传统韩国人一段时间内很难接受这是一家面包店。“这跟巴黎贝甜进入北京市场时一样,高档的装修吸引很多人怀着好奇心进来逛一逛,但看一眼价格又纷纷离去”文赏准说。
在中国,面包还是下午茶、早餐等代名词,不可能成为主食。首尔人口1000多万,而北京人口3000多万,但是韩国首尔的面包市场却是北京的10倍以上。
中国人本来就没有面包的消费习惯,刚进入中国时,普通的羊角起酥面包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大小,价格却高出一倍以上,想把他们吸引进店里并愿意支付比其他面包店高出2到3倍的价格,巴黎贝甜着实需要费一番功夫。
“宫保鸡丁”、“西红柿炒蛋”,谈到产品的本土化问题,巴黎贝甜的生产技术总监李根福等不及旁边的翻译用他并不怎么纯正的中文回答,他正在考虑在面包中加入更多的中餐元素,以满足中国人的口味。
刚刚进入北京市场的85度C,以更低廉的价格出售时尚的面包,使李根福感到了压力。他掌管着除了前台外的所有后厨大权。他亲自去85度C买来面包回来分析。
实际上,李根福技长最主要的研究方式还是竞争店调查,“只要听说哪家面包卖得好就立刻买回来品尝研究。”“中国人的口味重,喜欢在面包上加入肠类,蒜蓉,肉松,蓝莓等”,针对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研发中心扩大的面包种类,发明出了调理面包吸引更多的中国客人的眼光。
巴黎贝甜把法国面包卖到中国来,绝不仅是看中了那些在华的 “海归”和海外人士,未来的目标客户群还是中国的“土著”居民。现在在一些商区的面包店里,入口处的法式面包已经被调理面包占据,这正是洋面包“土著化”的一个表现。
文赏准回忆起巴黎贝甜在2003年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基本是8:2的比例,有80%是外国人,但是现在已经能达到3:7的比例了,中国占了大多数。这让巴黎贝甜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中国人口多,不需要把面包当主食,只要有更多人吃就会有很大的市场了”。

- · 小生意人的钱袋 | 2009-06-10
- · 优雅卡通bad girl | 2008-09-11
- · 戛纳影星爱上Chanel的优雅 | 2007-06-22
- · Miu Miu手袋 优雅新上线 | 200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