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找钱
宋颀年说,企业缺钱,但他并不急于引进投资者。知情者说,这是一招守株待兔的棋局。
完达山近期刚刚完成增资的工作,大股东北大荒集团和台湾统一集团,双方共增资11亿元。这些陆续进入的资金用于新建生产厂、牧场和投入技改项目。
宋颀年表示,集中精力做好这些项目后,让业务得到提升,再有投资者进入,就可以增加谈判的筹码。
台湾统一集团是完达山乳业第二大股东,在管理方面,这几年与北大荒集团的合作中,双方在文化碰撞上,尽管硝烟不断,甚至进驻完达山的统一集团市场管理人员,被迫撤离。但是一些管理经验,包括在台湾做渠道连锁的经验,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市场管理以数据说话的经验,均被完达山借鉴过来。
完达山一直在洽谈相关合作事宜,广泛接触有投资意向的公司。与国外一家风险投资的合作洽谈持续了两年。国内的合作也谈了几家,包括联想投资公司在内。
在谈判过程中,完达山选择投资方的条件也渐渐清晰起来。他们确定,不要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选那种能带着资源进来的投资。
宋颀年表示,完达山不仅要钱,还要其背后的资源,比如有渠道资源的便利连锁,有经验的零售商,有研发资源的投资者是首选。这样既能搞资本运作,又能把市场连接起来。进行低成本快速扩张。
目前,经过筛选,双方都有合作意向的渠道商还剩两家,有研发能力的世界500强企业还剩一家,据悉,欧盟这家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正在积极与完达山接触。合作的可能性很大。完达山没有透露这家企业的名字。只称,这家企业业务涉及药业和食品,在中国有很多分支机构,目前是竞争对手,合作之后就是一家人了。
乳业专家陈渝表示,完达山一直有运作上市的想法,但是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完达山的资本结构比较复杂,国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融资的障碍。
“不过,完达山是目前乳业中对资本来说相对有吸引力的资产。”陈渝表示。
融资潮
缺钱的不止完达山乳业一家。大到蒙牛,小到一些区域性品牌,如重庆天友乳业、江西阳光乳业、云南大理东亚乳业等,都加入到融资潮行列。
三聚氰胺和特仑苏OMP事件,让高速发展的蒙牛也遭受空前打击,不仅现金流紧张,而且还面临严重的品牌和信用危机。
2009年7月5日,蒙牛委身中粮。牛根生将实际控制的近10%的蒙牛股份,以每股17.6元的价格配售给中粮和厚朴基金(二者分别持有70%和30%的股份)成立的一家目标公司。中粮通过合资目标公司,控制了蒙牛20.0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实际控制人。
分析认为,蒙牛乳业通过增发新股,获得的30.58亿港元的现金,是用引入中粮,出让大股东地位换来的。足见蒙牛乳业巨大的资金压力。
在中国奶粉行业未受三聚氰氨影响的另一本土品牌也受到PE青睐。在纽交所上市的飞鹤奶粉(ADY.NYSE),2009年8月,获得红杉资本6300万美元注资,投资完成后,红杉将获得飞鹤乳业10.5%的股份。
贝因美也是幸免于三聚氰氨事件的少数企业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2008年12月,贝因美启动了A股市场上市计划,2009年年底,贝因美已完成了一轮战略融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的直接投资部以略低于8000万人民币的金额获得贝因美不到5%的股份。贝因美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份额近年迅速上升。2009年接到的订单总额是150亿元。近日,贝因美公司表示,已经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进入上市缄默期。
乳业专家陈渝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内的竞争将加剧,行业领头羊要继续保持领先,二线企业希望能够上位,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势必要加大投入。对于快速发展的行业来说,任何时候钱都不够用。
1 | 2 |
- 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或致投资节奏放缓? 2010-06-14
- 国务院:抓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 2010-06-14
- 地方融资平台喊渴 地方债暂停半年后开闸 2010-06-12
- 三网融合两道坎 2010-06-12
- 三网融合两道坎 20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