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双刃剑 好孩子扩张失据(1)
胡怡琳
07:21
2010-07-28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怡琳 财务投资人希望好孩子集团 “一夜长大”,但掌门人宋郑还却认为,好孩子不同于中国做贴牌赚快钱的外销公司。

这种矛盾几乎成为成长中最大的烦恼——从产品到销售到市场企图全面铺开的好孩子集团既希望抓住任何一次新的销售机会,为股东在最短时间内创造利益最大化,但内部资源又时时跟不上匹配激进的策略。尤其在中国较西方市场环境的成熟度差异使得在渠道管理以及品牌产品建设问题上依然充满挑战。

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承认,好孩子的确搭建出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经济体。但其仍坚持认为,好孩子的策略不会对中国、海外市场顾此失彼。“好孩子还将继续全球化战略,甚至有意进军更多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巴西甚至印度。”

然而从2002年开始对外宣布筹备上市的“好孩子”已经经历了三轮投资人至今仍未登陆资本市场,如何“修复”点大面广下的细节功夫,才是“好孩子”目前的当务之急。

财务投资人与创始人的较量

尽管PAG旗下的投资管理公司瑞寰资本的掌门人刘晖出身于中国传统零售业,同时他们在中国投资的所有项目几乎都涉足消费零售业。与PAG的前两任投资人——软库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第一投资有限公司、美国AIG旗下零售基金相比,在零售业投资方面的经验丝毫不逊色。

然而,现手握 “好孩子”在开曼Geobygroup控股权的财务投资人PAG(太平洋投资集团)似乎并不能给好孩子在产业上更多更有新鲜的建议。

好孩子集团负责财务、法务等事务的副总裁刘同友也拒绝对三任股东及目前管理团队持股情况变化做出评价。但其承认,从本质上说,财务投资人对企业的要求是一样的。

“尽管经历了三任财务投资人,但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遇到的问题不同,投资人本身也处于不同阶段,我们很难进行比较。”刘同友说。

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说,由于第三轮财务投资人进驻时采取的是杠杆收购方式,投资人的杠杆放大比例与企业当时的现金流状况息息相关。他们甚至会在签约时将未来利润锁定的条件制定得更为苛刻。“所以国际上目前来说更多政府并不喜欢资本导向型的财务投资人收购。”

记者查阅的工商资料显示,在2001年到2009年间,仅上海地区的好孩子集团子公司及孙子公司就经历了多次注销。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2001年注销后重新成立新公司,至2009年又进行了一次注销。眼花缭乱的公司结构调整到了今天基本形成了由位于昆山的好孩子商贸有限公司和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为主要平台的结构。其中,好孩子商贸主要定位服装、护理用品和分销零售业务;儿童用品公司则以研发、制造和耐用品包括好孩子的核心主业童车为主。

刘同友说,公司内部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梳理一些法律关系,而与主业并未有关系。2008年间,PAG则传出有意出售其手中股权的消息。

好孩子的下一步怎么做?在好孩子品牌设计总监玛莎·德·克拉克的推动下,好孩子集团在7月22日实现了全面换标,希望能增加好孩子品牌的时尚内涵,为国际消费者提供时尚化产品设计。

这次换标不仅仅意味着集团标志全面改为红色、象征着中国和关爱“gb”图案,同时也意味着对内部管理团队的品牌服务意识再教育和产品全面升级。

“我希望未来市面上贴好孩子与卡通品牌的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尽可能越来越少,我们将对产品线做全面的调整。”宋郑还说,“产品形象必须体现品牌形象,GB品牌应该既代表高质量,又代表时尚。”

“一个企业的进步有很多时候是在形势中逼迫出来,也要靠自己慢慢积累。”宋说,“经过21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现在我们考虑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一个部门,不会担心人和内部文化的问题。之前刚开始那种本地人才与外聘经理人之间因为薪资不平衡而触发的这种低级矛盾不会再出现了。”

渠道之惑

张燕当妈妈一年,在酷暑难当的夏日里,她仍然在北京各大超市里闲逛。

她试图为女儿挑选一款质量可靠又时髦的车载儿童座椅。“好孩子是我的首选,但超市里摆放的好孩子童车怎么看都是灰头土脸的,图案看起来也像是随便一画。”张燕正在犹豫,是否要改变主意选择国外品牌。

这就是令好孩子集团又爱又痛的中国市场。

“中国是好孩子集团投入和关注最多的。”宋郑还承认,尽管在中国市场已经持续保持了17年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销售和毛利占比在好孩子集团全球范围来说相对依然较小。宋甚至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比例。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