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购比亚迪电池 上汽引外援建"电动心脏"基地(2)
这也恰好是比亚迪的弱项。数年前,A123系统公司就已与加拿大Phostech Lithium公司和美国Valence公司展开了车用电池技术的跨国专利大战,这三家公司已在材料、工艺和结构多个方面率先抢注了专利。虽然比亚迪在美国也申请了20余项专利,但多数仍集中在车辆外观上,这在无形中已为比亚迪的日后扩张设置了障碍。
铺路电动车产业化
上汽与A123合资公司的成立,将助力上汽尽早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此前,上海汽车总裁陈虹曾公开表示,汽车驱动电力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上海汽车将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
根据上汽集团制定的目标,2010年,综合节油20%的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将批量投放市场;2012年,节油50%以上的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将批量上市;同年,上汽的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也要推向市场。
“技术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实现产业化的最大瓶颈,上汽通过与实力雄厚的电池外资企业合作掌握车用电池系统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这一瓶颈,还能在电池系统这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发展上形成突破。”上汽内部人士说。
业内人士认为,电池系统等关键部件成本能否降低将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力。
陈虹也曾经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在零部件上,比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机和电机驱动控制,包括像混合动力带有耦合功能的电驱动(类似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变速箱)等,但这些目前仍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难点。
事实上,上汽早已采取了行动。除计划通过合资进入动力电池系统领域外,上汽还自主研发出了插电式混联机电耦合驱动技术。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技术可有效规避丰田、通用等国内外混合动力产品的技术壁垒,目前已进入样机试制阶段,有望于2012年装载在上汽的新能源轿车上。
“对上游技术的积极突破,将对上汽未来的新能源整车集成开发构筑强有力的支撑,也有助于公司在产业链利润的分享中占据有利地位。”上汽内部人士表示。
不过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相关技术的研发还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在起步阶段。
对于这一点,上海市政府已有明确表态,提出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是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作为突破点,同步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加快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增长点,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自主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不久前,上海市还发布了《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表示将在研发资金支持、政府采购、配套设施建设、融资政策等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全方位的促进。
显然,此次上汽斥巨资与美国A123公司合资成立电池系统公司也是受惠于上述新能源汽车的促进政策。
1 | 2 |

- · 水井坊紧急停牌 或与帝亚吉欧合建灌装基地有关 | 2010-02-23
- · 美太阳能巨头拟在华建立光伏电池生产厂 | 2010-02-04
- · 政策效应趋弱 上汽通用五菱减速 | 2010-01-22
- · 比亚迪:狼性渠道 | 2010-01-22
- · 上汽09年整车销售量全国居首 |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