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创意产业:2.0时代的现实与隐忧(1)
记者 陈哲 近年着力将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新引擎的上海,终在世博会召开前夕,挤进全球创意城市的行列。
2月26日下午,上海市经信委宣布上海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当地创意产业正在迈入2.0时代。
不过,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要抓手的创意园区,近年来被质疑“实为房地产项目”。其中带来的诸如租金高企、创意企业难获扶持等问题,或将成为这座“创意都市”继续向前过程中绕不开的阻碍。
2.0版创意都市
2010年2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向上海市长韩正发函,正式批准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颁发给上海“设计之都”的称号。
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分为设计、文学、音乐等7个主题,经认定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被称为“创意尝试”,目前全球已有柏林、爱丁堡、里昂、名古屋等20多个城市进入网络。2008年11月,深圳市也以设计之都的称号,成为中国首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
事实上,2004年,上海就开始系统性地重视创意产业,并随后制定了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将其做为未来推动上海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的“加速器”。
“在发展路径上,上海与其他城市有着不同的地方。”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告诉记者。上海市的创意领域与当地的产业发展转变一脉相承,“从纺织、轻工到石化、汽车、钢铁再到信息、生物制药,这些都需要创意产业来加速推进产业的升级。”
邵志清说,目前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侧重点,聚焦在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五大创意产业门类。
据统计,在2004年到2009年期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由493亿元增至1149亿元。这一数据,占到2009年全市GDP的7.7%。而2009年全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达到3900亿元。
“上海的优势,包括雄厚的工业基础、较高的消费水平和很好的人才聚集效应。”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认为,上海具备有利于创意产业成长的氛围。
集聚的两面
在近年的发展中,上海推进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产业的聚集战略。
在上海产业升级和淘汰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老的厂房和地块。这些存量资产,被作为创意产业集聚的平台被迅速利用起来。政府还为此确定了老厂房资产产权关系不变、房屋结构不变等原则,引入社会资本的投资开发。
目前,由上海市经信委授牌的创意园区达到82家,总建筑面积达到2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上述由官方授予资质的以外,以创意名号形成园区已经超过了百家。
尽管上海的创意园区在此间得到了超乎常规的生长,但这些创意园区在整个产业中到底作出了多大的贡献,目前并不得而知。而关于园区对产业的推动效率,也成为业界的一大争议。
邵志清坦承,这方面的数据非常重要,但是要作非常清晰的界定难度很大。“有的园区企业,是对GDP有直接贡献,有些则只是设计在园区内,而生产营销在园区外。今后需要进一步搭建集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信息的监测。”
一位上海创意产业人士说,虽然创意产业给上海贡献了超过7%的GDP,但绝大多数产值并不是由园区内企业创造的。“创意企业增速不及园区的增长速度,从而造成空置率高,有的甚至超过50%的空置率。”
1 | 2 |

- · 交行420亿非典型融资 银行业天量融资激进 | 2010-02-26
- · 黄光裕罪与罚的猜想 | 2010-02-26
- · 创业板再现高分红 机器人10转10送2派1元 | 2010-02-26
- · 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 2010-02-26
- · 国泰16.7亿入股国航旗下货运公司 | 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