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实习记者 闫起磊 4月17日“新国十条”打响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发令枪,业界人士惊呼“史上最严”。之后,各地新政陆续起跑,出乎意料的是,除北京之外,地方新政细则大多“温和”落地。各地楼市“量跌价稳”的迹象表明,各方力量开始深度博弈,市场进入观察期。
“温和”背后的算筹
与北京的雷霆政策相比,其他各地调控细则和风细雨。北京明确每个家庭限购一套房的“猛药”,并未被其他地方效仿。
5月5日西安出台“16条”,标明贯彻执行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而不是《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即“国十条”。
同日深圳最终出台的细则也显然与此前传言出入甚大,此前一位称参加过该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内部会议的人士说,深圳的细则总体方向要比中央的更为严格。包括二套房如何界定,限定本地人购房套数等模糊的问题,深圳都会按照最严格的上限执行。但深圳版新政并没有套数“限购”的规定。长期跟踪研究地产政策走向的深圳私募王亮表示:“基本上是老生常谈,比京版细则要和缓许多,单纯是为了表态。”在他看来,深圳的细则似乎是对“国十条的隐形抵抗”。
对此,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的解释是,中央政策对市场调控已经产生影响,深圳无需再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
广州市5月18日跟进,但同样被指“温柔”。在21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文波表示,“国十条”已经切中要害,抑制了不合理的需求,广州楼市成交量已出现较大萎缩,今后房价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广州主要是在供应方面做文章,希望达到供需的平衡,从而稳定房价。”
在出台细则之前,广州有关部分曾召开一次闭门会议上,部分开发商甚至认为广州市不应该属于房地产调控的对象。因为国务院10号文“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的描述,广州市仅符合上涨过快和供应紧张两条,广州的房价是四个一线城市中最低的,甚至低于杭州等部分二线城市。开发商普遍的态度是“中央的政策已经够厉害了,希望不要再出新的地方政策了”。
相比北京、深圳等地,二线城市重庆出台的细则调控重点在于加强住房保障、增加供给、规范市场秩序等,也没有对三套房停贷作出限制,同时对首次购买住房并以按揭方式支付的主城纳税人实行财政补助,这被普遍认为是在“温和调控”。
该市国土房管局有关人士对此解释称,与一线城市相比,重庆房地产市场还是比较健康平稳的,“不能别人生病,重庆来吃药”。
注意到各地细则的普遍“温和”,虎杰投资首席分析师张寅表示,“很显然,深圳、广州、重庆这些城市主动地把自己排除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之外”,因此不属于要重点调控的“部分城市”。
对于接下来会不会有地区出台和北京同样的调控政策的疑问,张寅认为,肯定不会,即便是上海,也不会比北京更严厉。
事实上,与目前各地新政细则带给市场得出乎意料相比,更让市场纠结的是,作为具有标杆意义的一线城市上海和准一线城市杭州迟迟不做表态。
新政之前,就一直有物业税将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四个重点城市试点的传言,之后便没有了下文,代之而起的是关于房产税的消息。
本报记者获得的消息是,上海将在6月份推出房产税新政,届时出台的是一个原则性的政策,具体实施可能还要推后,决策层将根据上半年房价走势择机出台房产税新政。相关人士表示,这次物业税变形房产税后,上海一直积极筹备,进行各方面测算和分析。尽管实施难度很大,但上海希望作为全国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能在调控房价政策中做一些事情。
1 | 2 |
- 国税总局配套落地 再申土地增值税清算 2010-05-27
- 童大焕:房产税,鞭子举起别落下 2010-05-26
- 房产税对你有影响吗? 2010-05-26
- 【记者手记】为房产税征收难支招 2010-05-26
- 房产税出台传言 促投资客批量抛盘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