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陈全世一直是发展电动车的坚定支持者。早在20年前,他就向国家提出过发展电动车的建议,“八五”期间开始从事电动车技术的研发。
不过面对这场电动车掀起的热潮,陈全世在欣慰的同时,也保持着学者惯有的清醒与冷静。在他看来,我国的电动车技术还不成熟,尚不能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尤其在从科研成果到工程化的转化方面还需要国家大力投入,而且在目前企业热情高涨的电动车热中,有不少的投机成分。
经济观察报: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您怎么看这项政策?补贴力度是否足够?
陈全世:从这次补贴政策能看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在纯电动汽车。普通混合动力车则被归入节能车型,最高补贴3000元。这也是政策首次将混合动力归入“节能”车型,而不是新能源汽车。对于只是增加了起步停止装置的弱混合动力车型,这种补贴力度够了。但对于中强度混合动力,由于要另外增加一套动力系统,3000元补贴显然不够。不过这也正好表明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中强度混合动力日本企业像丰田、本田已经做得很好了,国内企业很难再赶超。纯电动汽车大家都刚刚起步,鼓励政策把侧重点放在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方面。针对私人购买的补贴政策出台后,政府在现阶段所需要做的鼓励消费政策基本到位了,剩下主要看企业的表现了。
经济观察报:既然鼓励政策已经基本到位,我们的技术有没有准备好呢?现在企业的电动车技术与产品,是否能够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陈全世:电动车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电池技术,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比较低,要提高续航里程就需要装配更多的电池。另外电池的稳定性、寿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但电动车的产业化不能等电池方面的问题都解决后了再开始,而是要通过逐渐的示范运营,通过实际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电池性能。有市场需求的推动,电池产业的技术进步才会加快步伐。
产业化的另一个困难是缺乏规模化的动力电池生产线,虽然目前有企业开始投入,但目前国内并没有成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线。现在装配电动汽车的电池,都是由原有生产手机、笔记本电池的企业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另外,虽然目前国内企业不少都推出了电动车,但实验室造出几辆电动车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是两个概念。从科研成果到生产线大规模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大量的工程化研发工作。这方面国内还很薄弱,需要政府在这一环节加大投入。
经济观察报:关于电动汽车,可能很多人都会担心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电池都发生过爆炸事故,电动汽车将来如何避免这一危险?
陈全世:对于电动车电池的安全问题,标准法规会有严格规定,比如着火、遇水、外力碰撞等等情况。不能爆炸是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标准的最基本要求,对于电池的性能、稳定性,都会有严格的耐久性测试。
在某些情况下,电池有可能会发生短路、起火,但是不能发生爆炸,这是最基本要求。不过任何汽车都有危险,传统燃油汽车发生碰撞后油箱起火也会发生爆炸事故,所以电动车并不比传统汽车更危险。
1 | 2 |
- 王忠明:民企进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 2010-06-16
- 千亿资金囤积:艺术品投资的避税暗道 2010-06-16
- 洛克菲勒家族来京投资房地产 2010-06-15
- 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或致投资节奏放缓? 2010-06-14
- 摩根士丹利亚太并购主管转投巴克莱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