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销量的另外一招是均衡发展。“万科上半年的推货量是40%,下半年是60%,这个比例已经是非常平均了。”肖莉说,其他一些地产公司的推货比例可能是3:7,甚至更为失衡,这就造成了上半年无货可卖,下半年的销售压力巨大。
策略的成功保证了万科的销量,也保证了万科在规模和速度上的优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签约金额217.55亿元,同比仅增长3.33%;而被郁亮认为是万科真正对手的中海地产,2010年上半年中海地产累计实现房地产销售额281亿港元,同比增长7.0%。对比万科368亿的销售额和同比19.5%的增幅,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万科的敌人们都被甩在了后面。
疯狂扩地
6月,4块地、20.2亿元;5月,8块地、28.2亿元。
销售强劲之外,万科在土地储备上也异常凶猛。中国指数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房企拿地排行榜中,万科以251.44亿的拿地总价和1040.28万平方米总规划面积占据着总价以及总面积两榜榜首。万科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出了其在土地储备上的扩张步伐:万科上半年共取得39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220.4万平方米,权益土地面积929.8万平方米,权益地价205.28亿元。
但6个月前的万科却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年报显示,万科全年获得权益规划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未能进入行业前十名。那时,万科在土地市场是“踏错鼓点”和“保守”的代名词。
进入史上调控最严厉的2010年,“保守”者最风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房企可以与万科相抗衡。在上半年的拿地排行榜上,紧随的是绿地的635.06万平方米和保利的616.00万平方米,两者都相差万科400余万平方米。万科最大的竞争对手中海地产上半年的土地储备只有193.34平方米,不足万科的五分之一,而“万保招金”中的另外两家企业招商地产和金地集团则未能进入前20名。
万科的扩张还体现在地域布局上。万科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所拿的39幅地块中,除了上海三幅、北京广州各一幅地处一线城市外,其他全部位于二、三线城市,占比高达87%,而2009万科在二、三线城市土地储备中占75%。
万科的拿地模式也丰富多样。在万科传统的扩张手段中,并购、收购项目、合作开发、联合拍地最为普遍。今年上半年,这些手段全部发挥了作用。万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上半年新增的项目中,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获取的项目包括东莞松山湖北区项目、昆明北京路延长线项目、福州赤壁项目等,此外还有一些项目是万科和其他企业合作共同以招拍挂方式获取的。
事实上,为了避开公开土地拍卖市场的激烈竞争,从2009年年底,万科开始热衷于“走小道”,联姻二、三线城市“地主”。 2009年11月18日,万科与云南城投成立合资公司。长城证券的一份有关云南城投的研报显示,2009年底,其已经整理好的土地面积为3060亩,预计将在2010年全部出让。另外,预计2010年完成整理的土地面积将超过4000亩。此外,在昆明市33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云南城投参与改造的就有80多个,涉及土地面积3万多亩。
进入2010年,这种模式被发扬光大。7月21日,浙江滨江集团发布公告,万科将和滨江集团以合作开发的方式分享此前万科以接近底价拍得的杭州草庄25号地块。更早前,该地段曾公开出让了5宗宅地,每一次都是万科和滨江激烈竞夺到最后,得主也最终都在这两家之中。因此,在草庄25号地块拍地之前,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仍会是滨江和万科两家之间的“战争”。现在,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叹,草庄25号地块无人竞价,万科底价加价100万直接竞得,最后再与滨江集团分享。
万科的拿地,在一些人看来是在抄底。
- 楼市下跌:谁降价,谁做大 07-23
- 万科上半年累计销售367亿元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