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深耕地产 保障房开发跻身三甲(1)
周亚玲 刘伟勋
2010-09-02 07:3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刘伟勋 8月25日,中国中冶(1618.HK)发布了半年报。这家在全球500强大榜上的工程建设综合企业集团,由于钢铁业调控,对钢铁新增产能的限制导致其工程业务版块利润下滑。中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房地产业务却突飞猛进,地产板块利润率远高于中冶其它三大业务。房地产一跃成为中冶最重要的利润和营业额的增长点。

这家土地储备并不丰厚、进入地产行业仅10年的央企,以城市运营获得一级土地开发为机会,策略性储地,也正是部分“央企”巨无霸拿地的典型模式。在一级土地开发之外,是瞄准保障房,令中冶获得了虽然利润率不高但相当稳定的收益。可以说,中冶拓展房地产是大型工程类央企转型的一个浓缩样本,也反映了16家主业可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央企中“后进入者”的成长轨迹。

房地产“后来居上”

中冶的主营业务为工程承包、装备制造、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中报显示其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890.30亿元。房地产营业收入提高得最为显著-319.09%(涨了58.9到77亿)。房地产不仅仅是营业额提高最快,也是毛利润增加最快的。装备制造毛利润同比下降了1.66亿元,资源开发业务的毛利润同比上升了1.53亿,但毛利润率下降了0.36%。房地产的毛利润同比增加了人民币14.26亿元。而中冶最主要的业务工程承包的毛利润仅仅增长了8.35亿。

尽管中冶地产业务目前约有三成赢利都是利润微薄的保障房建设,但房地产整体毛利润率远远高出其它业务。

作为中冶最重要的业务板块--承包工程业务,业务量增长的缓慢正在日益明显。中冶副总裁财务总监李世钰对此并不回避,“钢铁压缩产量调整,以此为主业的企业受到影响,我们注意到市场变化,前几年转型调整,这么大企业规模,需要一定时间,下半年或明年效益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冶副总裁兼董秘黄丹强调,“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是挺困难的市场”。

而另一方面,中冶近年来积极运作的资源开发业务,从各种迹象看,由于环保等因素在近期内很难看到显著的业绩增长,中冶负责海外资源开发的副总裁张兆祥表示,阿富汗铜矿在与政府有关部门洽商;在巴西,个别的当地土著对环境问题提出异议,有些在协商解决,预期今年底前施工。在澳大利亚的铁矿,还在可研阶段,可研完成后,上报环评报告给澳洲政府。阿根廷铁矿进入试生产。“

保障房大户

起初,中冶总裁沈鹤庭对于自身在房地产竞争策略,就选择了”田忌赛马“的办法:”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能更好地发挥集团的比较优势。公司前期的土地储备比其他央企相对要少很多,与其在商品房市场上高成本竞争,不如进入保障房这个竞争还不是很激烈的'蓝海',通过扩大规模,迅速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冶进军房地产时间不长,土地储备谈不上丰厚。但其保障房的开发规模却可以列入上市公司的前三甲。

据中冶副总裁王秀峰介绍,目前结构是商业、住宅、保障房三足鼎立,保障房在手的任务量相对建筑面积更大一些,到6月底,在手的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商业和住宅,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

中冶的保障房建设和其老本行工程承包基本一致,”一般都是地方政府出地,中冶和地方政府签订一个回购协议,等建好了,中冶将房子交给地方政府,基本就属于代建的性质。“而保障房建设,中冶必须扮演垫款者的角色。到6月底公司在房地产上的土地储备及在建工程账面余额达到284亿元,较年初增长39%。但显然中冶认为,保障房在目前还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副总裁王秀峰表示,保障住房投资项目周期较短,拿地到收入确认,保障住房大概是商品房开发一半的时间,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盈利水平,综合考虑,这块业务可以做。

另外一点,在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三角合作模式中,中冶则在投入30%自有资金启动项目后,凭借回购担保就可获得银行剩余资金的支持。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