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宗:做内地开发商做不了的(2)
邬琼
2010-09-22 07:21
订阅
 1  |  2 

我没有错,因为去上海肯定是对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上海恒隆广场的一个客户问我:“陈先生,你为什么不去沈阳,沈阳很好,我们的东西很好卖,如果你去沈阳我一定跟去。”他说了这个话六个月以后,我香港的一个朋友,对各类名牌很熟悉,他跟我说:“启宗你为什么不去沈阳?我发现很多牌子在沈阳很好卖。”

在六个月之内两个人对我这样说,我觉得有些后悔了,当初我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心,去上海也应该去沈阳。但是沈阳的数据确实很不好,我相信了大脑。现在我们到沈阳,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未来沈阳肯定有一个写字楼和商场超量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对于商业机会而言,直觉很重要。

陈启宗:对的。但这并不是全部,恒隆在内地商业地产的优势在于质,标准就是质。但是标准最终是由人制定的,好的人才制定的标准决定了这个商场的质量是否是好的,怎样的设计是好的,怎样的管理是好的,由恒隆自己的标准决定。但是这个标准要是好的就要有好的人才来制定。同样,好的人才知道怎样具体做好一个项目,更知道什么是好的机会。

我说我最喜欢的人才是那些曾经把我打败的人,能把我打得一塌糊涂的人就是我想要的人才。现在恒隆做得很好,说明我们在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是一流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用陈南禄做执行董事(恒隆新任执行董事),他是做商业的,不是做地产。我说,恒隆做房地产的人才很多,都是一流的,房地产行业里面不一定有比他们更好的人才,我为什么还要找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我需要的是做商业的人才,陈南禄很合适。我说过,恒隆不会放掉一个执行董事。

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于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不好的,而且知道怎样可以做到最好。我们在内地做了十几年,恒隆广场和港汇广场被认为是成功的。这种经验积累很重要,就是说在内地其他地产商还没有开始做商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积累经验了。我们知道怎样在内地的城市做到最好。人家得不到恒隆的人才,就不可能复制恒隆。

经济观察报:恒隆的模式很特别,只在成熟的城市核心区域拿地,为什么?

陈启宗:一些二线城市符合我们要求的区域不多,很多城市的成熟的商业区域只有一个。这就是恒隆做商业地产最重要的标准,成熟的商业地段里最好的商场。作为开发商,必须就着某一地块,从什么合理什么不合理来分析。这个要依靠的就是经验,甚至直觉。

经济观察报:是不是所有的二线城市都有这样的机会?

陈启宗:内地确实为恒隆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内地的市场很大,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做自己的恒隆广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适合做好的商场和写字楼。

美国拥有甲等写字楼的城市只有10个。就像美国一样,内地可以建设高档商场和写字楼的城市并不多,但是中国几乎每一个省会城市都要求有甲等写字楼。各地市政府好大喜功是常见的,甚至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若全听他们的话,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很难不失败。恒隆永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说到沈阳,这样的城市可能是有商业机会,符合恒隆的标准,但可能出现商场和写字楼体量过剩,恒隆怎么面对?

陈启宗:不同企业对同一块地的分析与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有好的和坏的之分,恒隆的人才优势在于,他们知道怎么做最好的东西。

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概念是不同的,同一区域的商场竞争,最好的商场的利润可能有45%,次之30%,再次5%,之后就可能是亏本。恒隆要做的是能够拿到45%利润的商场。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