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飙升 快递业告别低价(3)
刘伟勋 沈建缘
2011-01-24 07:22
订阅
 1  |  2  |  3 

转移成本

岁末年初,快递业进入旺季,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的各种促销活动,让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激增,频频出现爆仓现象。而在春节期间,大量快递员回家过年,让快递公司的人力更加紧张。

临近春节,宅急送的高层很担心员工今年春节回家过年节后就不再回来上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人工缺口,他们鼓励员工过年回来后从家乡带老乡过来,公司给予奖励。

在宅急送2011年的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确保人员稳定。

供需失衡的格局之下,新一轮快递涨价已经启动。1月10日,中通快递率先开始涨价,非货样快件在原有基础上每票上调0.50-1.50元,货样快件则在原有基础上每公斤上调1.00-2.00元。

据了解,圆通等快递企业也在酝酿涨价计划。

提价已经成为快递公司旺季时应对成本上涨和人手紧缺的主要手段。去年11月,国内主要的快递和货运企业不约而同地上调价格,其对外解释的理由大多是燃油和人工成本上涨。

圆通快递去年10月底发布的 《告顾客书》中称,由于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日来燃油费的再次提价,进一步加大了公司的运作成本。从11月1日起,该公司文件类快件价格上涨了1.5元-2元/票,物品类快件首重运价上调了1.5元-2元/公斤,续重价格上涨了1元/公斤。

在其前后,顺丰、申通、韵达、汇通、中通等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快递公司也不同程度地上调了运价,从事公路运输的德邦物流、天地华宇等物流企业也纷纷提高了运价,上涨幅度约为5%-10%。德邦物流人士还表示,如果油价持续上涨,他们高端业务将有更多理由涨价。

对快递公司而言,面对激增的业务量,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人力和物力并不现实,而提价则实现了它们转移成本压力和调节市场需求的双重目标。

很大程度上,快递公司旺季时的涨价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如果不涨价,公司会忙不过来,服务质量也很难保证。

不过由于担心提价过高会丢失市场,快递公司的提价幅度一般都低于其人工、燃油成本的增幅,这导致其利润率进一步下滑。而在市场淡季时,快递公司在提价方面会更为谨慎,它们担心陷入“谁先涨价谁找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困局。

由于市场尚不规范,目前快递业的价格机制还无法真实反映行业的成本和价值。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目前快递企业的成本中,不能覆盖全部员工的养老保险,也没有计入应急、突发事件、员工加班等成本,在价格方面则明显低于价值,存在着倒挂现象。

徐勇认为,快递业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快递企业招不到员工,服务质量难以确保,企业没有资本积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消费者使用的低价快递服务也很难长久。

在徐勇看来,要使快递企业充分覆盖各项成本并与快递服务的价值相匹配,目前的快递价格至少需要提高50%。

(本报首席记者孙健芳对本文亦有贡献)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