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智能电表“非常招标”争议(2)
广东这家公司属于国内电表行业中技术实力较强的第一梯队,该公司高层认为,自己公司想尽一切办法才勉强按时交付样表,那些实力不如自己的企业,正常情况下在一周时间内很难生产出样表。
但让这位高层惊讶的是,到11月10日,共有30多家电表企业交付了样表。这些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国家电网公司关系密切甚至有股权关联的企业,如许继仪表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北川电子有限公司、浙江振华仪表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江浙民营电表企业。
业内流传的消息称,国家电网及下属中国电科院的关联企业能按时制出样表,是因为它们借助身份优势提前拿到了智能电表的标准并进行了研发,而一些民营电表企业则通过向国家电网关联企业高价购买方案,也按时拿出了样品。但这些说法没有获得国家电网和相关企业的证实。
深圳一家按时交付样表的电表企业高层告诉本报,该公司是因为曾经受邀参加国家电网组织的智能电表标准的讨论,才得以比其他企业稍早一些获知技术要求。据他了解,在研发之前,一些与电网有关系的企业曾到中国电科院进行“磨合”。中国电科院在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院还承担了第一批样表在招标前的全性能试验工作。
程序不公?
12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第一批智能电表的全性能检测工作结束,但测试结果至今没有公开发布。
同一天,第一批智能电表招标的开标仪式在济南举行,共有89家厂商参与了投标。这些企业直到开标时,仍然不知道自己送检的样品是否通过了测试。
按照正常的程序,企业应当在获知测试结果后,再决定是否参与投标。那些没有通过测试的企业,即便参与投标也无法中标,因此理论上不必购买标书参加投标。但国家电网公司11月18日至2009年11月25日发售招标文件时,企业对测试结果均一无所知,为了参加投标,它们均购买了标书并交纳了投标保证金。
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招标采购的智能电表共划分为79个标包,每个标包的招标文件价格在50元-1000元之间不等。如果全部购买,再加上投标保证金和样表测试费,每家投标企业约需花费2000万元左右。
一些投标企业担心,如果自己的样品没有通过测试,除保证金可以获退外,标书款和测试费都将 “打了水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利润微薄的企业而言,这两笔费用将直接拖累公司的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此次招标采购的智能电表包括2级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268万只,1级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26万只,以每只电表平均300元的价格估算,招标金额约9亿元。采购这些电表的10余家网省公司包括华北电网、山东电力集团、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等,都是电表的使用大户。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中标企业在2010年第一季度交付首批智能电表。
将网省公司的采购权上收至总部后,国家电网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力物资采购商。以此次智能电表招标为起点,该公司正在大力推行“总部统一组织、网省公司具体实施”的物资招标采购新模式,突破以往总部和网省公司两级集中规模招标的固定模式。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到2010年底,一级采购比例达到85%以上。
智能电表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而采购的首批产品,未来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湘财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中国共有2.7亿只电表,以每年更新20%、每只电表270元计算,智能电表的更新需求大概为145亿元,加上新增需求2000万只左右,智能电表年市场容量将达到200亿元左右。
中国几乎全部电表企业,都希望分羹庞大的智能电表“蛋糕”,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电表企业更是如此。
一些电表企业反映,国家电网公司一些规模很小的下属企业尽管以前没有生产过电表,也没有制造许可证和运行业绩,但此次也参加了投标。
除此之外,让一些投标企业感到不公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此次招标中指定了智能电表部分关键元器件的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大多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关联企业。
不过这一说法被组织招标工作的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部一位负责人否定。此次招标的代理机构中电技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人士称,他们在审查标书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不允许出现业主指定供应商的情况。
补救完善
国家电网公司似乎意识到了这次招标由于时间紧张而出现的瑕疵,并已着手采取措施解决招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2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公告,请参加第一批智能电表全性能检测的企业到中国电科院领取检测报告。公告中同时表示,对于在第一批电表送样检测中未能及时送检、送检后不符合要求或优化设计后希望重新送检的电能表生产厂家,可继续送检。在第二批智能电能表招标工作结束后,样品送检将常态化,即送检将不限时间,不限品种全面开展。
一天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一份新的公告,称“考虑到本次招标项目的特殊性,以及各投标人给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经研究决定,对本次已送样但未通过全性能检测的供应商退还其购买标包的标书款”。
某种程度上,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后续工作中,对第一批智能电表招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并对未来的招标进行完善。
第一批智能电表招标的代理机构中电技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此次招标是 “特殊时期的特殊处理”,随着时间的充裕和方案的完善,以后的招标将正常往下走。
- · 国家电网收购许继平高获批 业界疑虑犹存 | 2010-02-23
- · 新拆迁条例争议焦点 | 2010-02-08
- · 中服地块招标“定制”?远洋沉默 | 2010-02-05
- · 国家电网与俄公司签订补充协议 加大对华电力出口 | 2010-01-29
- · 中央政法三机关联合发文 “涉黑”案司法争议达共识 | 2010-01-14









聚友网
开心网
人人网
新浪微博网
豆瓣网
转发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