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增发背后:中联重科全面升级(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雷 谈起刚刚获批的55亿元增发方案,外表看上去平静的詹纯新言语中有些激动:“这预示着中联重科的二次腾飞,是中联重科发展新纪元。”詹纯新称,未来的十年是中联重科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是1月17日的凌晨,这位中联重科(000157.SZ)董事长刚刚结束给公司中高层召开的会议。这是一次务虚会,他们选了6个关于世界著名企业经营案例进行讨论,而这家公司的大变革也在酝酿之中。
詹纯新这两年连续导演了机械工程行业的4起大并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联合高盛、弘毅投资、曼达林基金以2.71亿欧元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
现在,距这些大并购已经过去一年多,中联重科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詹纯新给出了两个数据,2009年中联重科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80亿元人民币,利润将突破20亿。在詹纯新的计划中,在未来的十年内中联重科将成为销售收入过1000亿的世界级企业。
增发助力
2009年的最后一天,中联重科筹划半年多的再融资计划获批。中联重科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 (除权除息前),募资不超过55.72亿元,投资于大吨位起重机产业化、全球融资租赁体系、社会应急救援系统关键装备产业化等11大项目。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里,中联重科是唯一没有进行过增发和配股的公司。“我们仅仅是在2000年上市之初,募集了6.3亿元的资金。”詹纯新称。
从数据上看,6.3亿元资金支持给中联重科带来了持续十年的高速发展,其营业收入由上市前一年1999年的1.8亿,到2009年超过180亿,增长超过100倍;其净利润由1999年的4000多万元,到2009年超过20亿,增长超过50倍。
再融资计划将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其资产负债率将由76%降到50%左右。詹纯新称,此次55亿元的增发,将使得中联重科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
此次增发投向的项目中,更多的是促进产品升级,替代进口和具备高附加值的项目。此前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只能在低端产品与国际巨头竞争,高端产品都需要进口。
詹纯新称,大吨位起重机项目投产后,中联重科将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自主生产26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企业。这样大吨位起重机,毛利率能达到40%以上。
同时,中联重科的增发项目多为成套设备。詹纯新告诉记者,中联重科已经着手开发城市环保垃圾处理系统。“今后垃圾处理成套系统将成为中联重科一个新的增长点”。
中联重科定向增发计划的优势在于:其领先于国内的竞争对手。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称,后来者若申请同样项目,将面临更为苛刻的审核,比如发改委会更多考虑此举会否引发产能过剩。
瑞银证券的分析报告称,近期批准的55亿元增发方案应能帮助中联重科进一步提升规模。增发将大大降低公司的杠杆率,并实现加速扩张。
全球化战略
湖南汉寿县,清水湖会议中心,中联重科近百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齐聚于此。到1月20日止,这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在这里集中封闭学习近两周的时间。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告诉记者,每年中联重科都要开展这样的集中学习。“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学习中不谈经营,只是进行思想交流”。
这次学习结束后,詹纯新要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二级事业部中,1960年以前出生的中层领导干部将全部交出行政职务。“这几乎是一刀切的模式。”詹纯新表示。
1 | 2 |

- · 话语权背后的责任 | 2010-02-22
- · 中联重科逆市增发募资56亿元 建银投资现身 | 2010-02-11
- · 话语权背后的责任 | 2010-02-10
- · 未来三年投资10亿美元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 | 2010-02-05
- · 广东:要做风吹不走的产业 |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