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增发背后:中联重科全面升级(2)
这近30人退出领导岗位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做。詹纯新称,集团将组建一个管理委员会,退下来的这些管理人员都将进入管理委员会。他们将参与到各个事业部具体项目中,协助、推进项目开展。
詹纯新告诉记者,经过十年多的发展,中联重科已经到了交接棒的阶段。“尤其是在多次并购之后,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形成,需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新鲜血液加入到管理层中来”。
詹纯新举例称,中联重科管理团队已经趋于国际化,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新加坡5个国家,大家都需要用英语交流。如果还按照过去院办企业的模式,仅仅靠经验办事,肯定是不行的。
根据中联重科的全球化战略,到2015年公司50%收入将来自海外。詹纯新告诉记者,全球化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贸易,将更多产品销往国外;另一方面则指全球化布局,包括制造工厂、代理商网络、人才等。
詹纯新称,海外业务将和融资租赁紧密结合,“有中联重科产品的地方,公司都将设立融资租赁平台为产品服务。”他希望未来几年内,融资租赁产品销售占到中联重科销售收入的50%。
事实上,此次再融资计划也透露了詹纯新的 “野心”。增发资金中,有15亿元应用于全球租赁体系及再制造中心。融资租赁是国际上工程机械主流的销售方式。可以放大风险资产管理的比例,最大杠杆为1:10。
增资后的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资本金达20.7亿元人民币,按照融资租赁公司的资本放大比例10倍计算,该公司可以办理存量融资租赁业务207亿元。记者了解,中联重科在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融资租赁牌照目前都已经申请到位。
安信证券分析师张仲杰称,在未来3-5年,中联重科融资租赁业务将超过销售总额的50%。
CIFA启示
在詹纯新看来,收购CIFA的案例是将财务杠杆最大化的一次完美表现。记者接触的中联重科中方管理人士都认为,收购CIFA不仅仅给中联重科带来新技术,使之成为世界最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更多的是学习到CIFA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即便是在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时候,詹纯新也不认为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是一项战略性的错误。“我们不是高溢价的接盘者。”詹纯新称。在他的预期中,收购CIFA成为中联重科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
当年,中联重科制定了以 “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战略。所谓裂变就是将企业形成多个专业的事业部。所谓聚变则是指国内事业部与国外同专业的企业聚合,形成跨国事业部,实现全球化。
早在2006年中联重科就形成了7个主机事业部,但真正实现从裂变到聚变的转化,则是在收购CIFA之后,混凝土跨国事业部的成立。中联重科就此占据战略高地,与国内企业在海外办厂不同,中联重科收购CIFA更大意义在于,降低了中国机械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轻松突破了欧美贸易壁垒的限制。
最新的消息是,2009年12月,CIFA将工厂设立在长沙。这将大大降低CIFA的制造成本,也有利于CIFA将更多产品带入中国。记者了解,到2009年四季度,当年一季度亏损4000-5000万元人民币的CIFA已经实现扭亏。
詹纯新称,这是双方协同效应在发挥作用,收购CIFA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这给中联重科下一步各事业部从裂变到聚变以指导意义。
1 | 2 |

- · 话语权背后的责任 | 2010-02-22
- · 中联重科逆市增发募资56亿元 建银投资现身 | 2010-02-11
- · 话语权背后的责任 | 2010-02-10
- · 未来三年投资10亿美元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升级 | 2010-02-05
- · 广东:要做风吹不走的产业 | 2010-02-03